拉肚子脱水是因腹泻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引发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病理状态,分为轻、中、重度,有不同表现,对循环、肾脏、神经等系统有危害,可通过观察相关方面判断脱水程度,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
一、拉肚子脱水的定义
拉肚子即腹泻,拉肚子脱水是指因腹泻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引起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腹泻时,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大量体液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会发生脱水。
二、脱水的分类及表现
(一)轻度脱水
表现:失水量占体重的2%-5%。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从年龄角度看,婴幼儿轻度脱水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烦躁,而年长儿可能能较清晰表述口渴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患有心脏病的患儿,轻度脱水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因为血容量相对减少,心脏需要更大的努力来维持血液循环。
(二)中度脱水
表现:失水量占体重的5%-10%。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腔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儿原本就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水少等,中度脱水会使这些不良影响加剧,且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中度脱水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相关的体液平衡,进而影响呼吸状态。
(三)重度脱水
表现: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腔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对于新生儿来说,重度脱水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新生儿的生理储备能力差,重度脱水会严重影响各器官的功能,如肾脏功能可能严重受损,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等。
三、脱水的危害
(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来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心脏功能受损。对于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拉肚子脱水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二)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灌注不足,会影响其正常的滤过功能,导致尿量减少,进而影响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拉肚子脱水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使病情恶化。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严重脱水可导致脑细胞脱水,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抽搐甚至昏迷等。对于儿童来说,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拉肚子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和严重,且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等远期预后。
四、如何判断脱水及应对
(一)判断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眼窝和前囟情况、尿量等方面来初步判断脱水程度。例如,用手指捏起患儿手背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松开后如果皮肤回缩缓慢,提示有脱水可能,回缩越快脱水程度相对越轻。
(二)应对措施
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要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和服用,一般少量多次服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服用量有所不同,要根据体重计算合适的服用量。例如,婴幼儿每次可服用50-100毫升,每隔2-3分钟服用一次。
中、重度脱水: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在就医途中,对于能口服的患儿可以尝试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但如果患儿出现频繁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停止口服,尽快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拉肚子脱水,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孕妇的脱水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要尽快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液等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拉肚子脱水,要注意在补液过程中监测血糖等指标,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特殊,补液方案需要根据血糖等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