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囊肿怎么回事
宫颈腺囊肿又称宫颈纳囊,多为宫颈生理性变化,少数由慢性宫颈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多数无自觉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通过妇科检查、阴道镜、宫颈TCT和HPV检测诊断,生理性一般无需处理,定期复查,病理性需针对病因处理,女性应重视妇科检查。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宫颈腺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宫颈纳囊,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子宫颈的生理性变化,通常无明显症状,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
二、形成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女性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宫颈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会发生转化。在青春期、生育期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原始的鳞柱交界部外移,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容易导致腺管口阻塞,形成囊肿。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腺管口萎缩,也可能出现宫颈腺囊肿,但相对较少见。
2.病理性因素:
慢性宫颈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如宫颈局部的损伤、病原体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等感染),可导致宫颈腺管口黏膜发生炎症性反应,使腺管口狭窄或阻塞,进而形成囊肿。这种情况在有宫颈炎症病史的女性中更易发生,不同年龄都可能出现,但有宫颈炎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白带增多,若合并感染,白带可呈脓性。但白带增多等症状也可能与其他妇科炎症性疾病表现相似,需进一步鉴别。不同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可能影响症状的明显程度,例如年轻女性若激素水平波动大,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因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宫颈腺囊肿相关的轻微白带变化,但一般不严重。
2.妇科检查体征:
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囊泡可呈淡黄色或白色。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初步发现宫颈腺囊肿的体征情况。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外观,可直接发现宫颈表面的囊肿情况,是初步诊断的重要方法。不同医生的检查经验可能影响对囊肿大小、数量等观察的准确性,所以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检查更为可靠。
2.阴道镜检查:对于妇科检查发现异常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能放大宫颈局部图像,更清晰地观察宫颈腺囊肿的形态、分布等,有助于鉴别囊肿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尤其在怀疑有宫颈病变时,阴道镜检查可辅助判断。
3.宫颈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主要用于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等病变。因为宫颈腺囊肿有时可能与宫颈病变同时存在,通过这两项检查可以进行初步的宫颈癌筛查,不同年龄女性都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TCT和HPV检测是重要的筛查手段。
五、处理原则
1.生理性宫颈腺囊肿:一般无需处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即可,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因为生理性宫颈腺囊肿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部分可能会自行消退。育龄期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的相关检查,绝经后女性也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宫颈情况。
2.病理性宫颈腺囊肿:如果是由慢性宫颈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针对宫颈炎进行相应处理。但处理宫颈炎时需谨慎,避免过度治疗。例如,如果合并有宫颈炎症的症状,如明显的白带异常、异味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进行抗炎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综合制定。对于有宫颈病变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宫颈腺囊肿大多是生理性变化,无需过于紧张,但也需要通过正规的妇科检查明确其性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或随访观察措施。女性应重视妇科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妇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