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怎么检查
脑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和病原学特异性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可排除其他病变,头颅MRI对脑实质病变检出更敏感;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电活动情况;病原学特异性检查包括病毒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分别用于明确病毒性和细菌性脑炎及具体病原体,各检查在不同年龄患者中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来初步判断感染情况。一般来说,病毒性脑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细菌性脑炎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成人稍高,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1520)×10/L,2岁以下儿童(1112)×10/L等,可根据不同年龄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异常情况。
2.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常规检查中,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增多,多在(1050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性脑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可达(100010000)×1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也可降低。病原学检查可通过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找到相应病原体,对于明确脑炎的病原体类型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儿童腰椎穿刺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等情况,婴儿的腰椎穿刺点位置与成人不同,需谨慎操作以保障安全。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帮助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如脑出血、脑肿瘤等。对于脑炎患者,急性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影等非特异性改变。但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可能会发现脑实质的一些异常改变,如脑萎缩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头颅CT的正常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头颅结构与成人不同,在解读CT结果时需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判断。
2.头颅MRI:相较于头颅CT,头颅MRI对脑实质病变的检出更为敏感。脑炎患者头颅MRI可表现为脑实质内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常见于颞叶、额叶等部位。通过头颅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炎的病变范围、部位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不同年龄患者的头颅MRI表现也有一定特点,儿童的脑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分析MRI结果时要考虑年龄对脑组织形态等的影响。
三、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以反映大脑的电活动情况。脑炎患者脑电图常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异常慢波,如α波减少、出现θ波或δ波等。不同类型的脑炎脑电图表现有所差异,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程度相对较轻,而细菌性脑炎等可能脑电图异常更明显。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脑电图的解读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儿童的正常脑电图与成人不同,存在年龄阶段性变化,在分析脑炎患儿脑电图时要考虑这些特点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异常的意义。
四、病原学特异性检查
1.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脑炎及具体的病毒类型。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的核酸,若检测到相应病毒的核酸,则可明确病毒感染的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患者的病毒感染特点可能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一些特定病毒,在进行病毒学检查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病毒感染的影响。
2.细菌学检查:对于怀疑细菌性脑炎的患者,可进行血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等。血培养可发现是否有细菌感染及细菌种类,脑脊液细菌培养若阳性则可明确病原菌,有助于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在进行这些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无菌要求等,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细菌学检查时要根据其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标本采集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