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宫颈炎
宫颈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内源性病原体阴道菌群失衡)、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流产、手术等造成宫颈损伤)、化学物质刺激(不当阴道冲洗、使用腐蚀性药物损伤宫颈)及其他因素(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低下影响宫颈抵抗力易致感染)
一、病原体感染
(一)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1.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是导致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女性感染后,淋病奈瑟菌可侵犯宫颈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淋病奈瑟菌感染导致宫颈炎的风险较高,其感染途径主要是与感染淋病奈瑟菌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2.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同样通过性接触传播。它可感染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在性传播疾病高发的人群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宫颈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感染后可引起宫颈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二)内源性病原体感染
1.阴道菌群:阴道内原本存在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失衡时,阴道内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引发宫颈炎。例如,乳酸杆菌是阴道内的有益菌,若其数量减少,其他如加德纳菌等病原菌可能大量繁殖,导致宫颈炎症发生。这种情况在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阴道灌洗等导致阴道微生态改变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因这些因素影响阴道菌群平衡而患上宫颈炎。
二、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一)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
1.分娩:女性分娩过程中,宫颈可能会受到产道的挤压、胎儿的通过等机械性损伤,这种损伤为病原体侵入宫颈提供了机会,从而容易引发宫颈炎。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对宫颈的损伤都可能增加产后发生宫颈炎的风险,尤其对于产后恢复不佳的女性,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2.流产:无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手术过程中器械对宫颈的操作会造成宫颈黏膜的损伤,使得病原体容易感染宫颈组织,进而引发宫颈炎。尤其是多次流产的女性,宫颈反复受到损伤,宫颈炎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3.妇科手术:如宫颈活检、宫颈息肉摘除术等妇科手术,也会对宫颈造成一定的创伤,如果术后护理不当,病原体侵入就容易引发宫颈炎。不同年龄接受妇科手术的女性都需要注意术后的宫颈护理,以降低宫颈炎的发生风险。
三、化学物质刺激
(一)阴道冲洗
1.不当的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正常阴道的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这种环境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生长。而过度冲洗会改变阴道的pH值,破坏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存环境,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使得病原体更容易感染宫颈,引发宫颈炎。例如,经常使用高浓度洗液冲洗阴道的女性,患宫颈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应注意避免过度阴道冲洗。
(二)使用腐蚀性药物
1.如果女性自行使用一些具有腐蚀性的药物放置于阴道内,若使用方法不当或药物浓度过高,可能会损伤宫颈黏膜,从而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引发宫颈炎。这种情况多见于自行购买非正规药物进行阴道用药的女性,需要提醒不同年龄的女性在使用任何阴道药物时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用药导致宫颈损伤和炎症发生。
四、其他因素
(一)激素水平变化
1.在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宫颈黏膜较薄,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发生宫颈炎的风险相对较低。而在育龄期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宫颈局部的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宫颈炎。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的特殊生理变化,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宫颈的护理,以降低宫颈炎的发生风险。
(二)免疫力低下
1.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身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包括宫颈炎在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自身的健康管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宫颈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