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原因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进而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及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包括创伤性(儿童多因股骨颈骨折等,成人多因髋关节脱位等)和非创伤性(酒精、激素及其他因素)。病理过程是初始血供受损致骨细胞死亡,后骨髓修复、结构改变及关节功能受影响。临床表现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跛行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治疗分非手术(限制负重、药物)和手术(髓芯减压、人工髋关节置换),非手术适用于早期,手术依病情选择。
一、定义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进而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随后引发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病因
1.创伤性因素
儿童:多因股骨颈骨折等创伤引起,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折后易影响股骨头血运。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儿童股骨头血供的解剖特点有关,儿童股骨头血供主要依靠干骺端血管分支,骨折可能损伤这些血管分支,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
成人: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创伤是常见原因。如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的血运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2.非创伤性因素
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病因之一。酒精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引起骨髓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压迫骨内血管,导致股骨头血供减少。研究表明,长期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折合乙醇量>40g/d),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激素因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病因。激素可引起脂代谢紊乱、血管炎等,影响股骨头血供。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显著升高。
其他因素:如潜水员患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痛风等,都可能影响股骨头血供,导致股骨头坏死。
三、病理过程
1.初始阶段是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缺氧死亡。随着病情进展,骨髓内出现修复反应,可能形成纤维组织等。随后股骨头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如骨小梁断裂、塌陷等,进而引起髋关节力学性能改变,影响关节功能。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早期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或活动时疼痛明显。
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受限,晚期患者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澡等动作难以完成。
跛行:由于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患者行走时出现跛行,病情严重时跛行明显。
2.体征
髋关节压痛:腹股沟中点附近常有明显压痛。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可发现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减小。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等表现。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股骨头的形态,但对于早期病变敏感度相对较低。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细微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病变,如骨小梁的改变、囊性变等。
磁共振成像(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方法。在股骨头坏死早期,MRI即可发现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变范围。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限制负重:通过拄拐等方式减少股骨头的负重,延缓病情进展。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因为儿童骨骼仍有生长潜力,限制负重可能促进股骨头的修复。
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可用于改善股骨头血供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主要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治愈股骨头坏死。
2.手术治疗
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通过钻孔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血供。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人工髋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