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什么症状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由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致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包括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缩短、延长、紊乱)、月经量异常(增多、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其他伴随症状(贫血相关症状、腹痛、全身症状等)
一、月经周期异常
1.月经周期缩短: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短于21天的情况。例如,原本月经周期为30天左右的女性,可能变为20天左右就来一次月经,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导致卵泡发育过快,排卵提前,从而使月经周期缩短。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由于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调节紊乱。
2.月经周期延长: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可超过35天,甚至2-3个月来一次月经。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影响了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按时脱落,月经周期延长。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节食、熬夜等)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月经周期延长的情况,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干扰内分泌轴的正常功能。
3.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毫无规律可循,有时提前,有时推迟,提前或推迟的时间差异较大。这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为典型的月经周期异常表现,主要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的调节功能严重紊乱,导致卵泡发育和排卵的时间极不规律,进而使月经周期完全失去正常的规律性。
二、月经量异常
1.月经量增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可达正常月经量的2-3倍甚至更多。正常月经量一般为20-60ml,当月经量超过80ml时可认为是月经过多。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期间使用大量卫生巾,甚至1-2小时就需要更换卫生巾的情况。这是因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子宫内膜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大。在育龄期女性中,长期患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话,可能会导致贫血等并发症,因为长期慢性失血会使身体丢失大量铁元素等营养物质。
2.月经量减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天数缩短,经量较以往减少1/3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引起的。对于有过人工流产史的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量减少的情况,因为人工流产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薄,进而引起月经量减少。
3.不规则阴道出血:除了有规律的月经周期改变和月经量异常外,还可能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可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任何时期。例如,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者月经结束后又出现阴道出血等情况。这种不规则阴道出血是由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或增生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导致子宫内膜不能均匀、规律地脱落,从而出现非经期的阴道出血情况。在更年期女性中,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这种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症状。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相关症状: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例如,患者会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疲倦,爬楼梯时会比以往更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面色看起来比较苍白,这是因为长期贫血导致身体各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导致的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贫血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细胞的代谢等过程,进而阻碍身体的正常生长。
2.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坠痛等。腹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子宫收缩异常或子宫内膜脱落不畅等引起的。例如,当子宫内膜大面积脱落时,子宫收缩加强以促进经血排出,可能会导致下腹部疼痛。在青春期女性中,由于对自身健康关注度不够,可能会忽视腹痛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关系,从而延误病情。
3.全身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失血导致身体处于虚弱状态,营养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对于更年期女性,除了月经方面的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这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影响了身体的多个系统,导致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