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病情进展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无力等,还有精神和认知症状如情绪改变、认知功能下降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进展阶段症状加重,晚期症状严重,生活不能自理,高龄及基础疾病多控制不佳者易入晚期。
一、脑血管硬化的一般症状
脑血管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多种表现。
(一)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多为头部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脑血管硬化导致脑部供血、供氧异常,引起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头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会有个体差异,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头痛症状相对不典型。长期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导致脑血管硬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头痛症状。
2.头晕: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不清醒,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这是因为脑血管硬化使脑血管狭窄,脑血流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脑血管硬化进展相对较快,头晕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频繁。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基础,发生脑血管硬化时头晕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较为突出,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物品的遗忘等。这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影响了大脑的神经细胞代谢和脑内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的记忆功能区域受损。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记忆力减退趋势,而脑血管硬化会加速这一过程。有脑血管硬化家族史的人群,在相同生活方式下,记忆力减退可能出现得更早。
4.肢体麻木、无力:如果脑血管硬化影响到脑部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区域,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行走不稳、持物掉落等情况。例如病变累及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相关区域,会引起肢体无力;累及感觉传导通路则会出现肢体麻木。不同性别在肢体麻木、无力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在相同脑血管硬化程度下更易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相关症状。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硬化时更容易出现肢体无力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
(二)精神和认知症状
1.情绪改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如易激动、抑郁等。情绪改变与脑血管硬化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脑血管硬化影响下,情绪改变可能更为明显。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硬化时情绪改变可能更突出。
2.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计算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随着脑血管硬化病情进展,认知功能下降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患有脑血管硬化的老年人,相比年轻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更高。有长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人群,脑血管硬化进展快,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更早出现。
二、不同阶段脑血管硬化的症状特点
(一)早期阶段
早期脑血管硬化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度头痛、头晕,容易被忽视。此阶段脑部血管病变较轻,对脑功能影响较小,很多患者可能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脑血管有硬化迹象。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中青年人,早期脑血管硬化可能就已出现,但症状容易被自身及他人忽略。
(二)进展阶段
随着脑血管硬化加重,脑部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会更加频繁和明显,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逐渐加重。精神和认知症状也会更突出,情绪改变更加明显,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加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脑血管硬化进展阶段症状出现更早且更为严重。
(三)晚期阶段
晚期脑血管硬化患者脑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脑缺血、缺氧情况严重,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肢体完全瘫痪等。此阶段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家人的照料。高龄、基础疾病较多且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进入晚期阶段,生活质量严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