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腮腺炎是怎么回事
化脓性腮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有致病菌和导管阻塞,急性表现为起病急、肿胀疼痛等,慢性为反复肿胀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早期处理全身病等,慢性去除病因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腮腺炎症,主要分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和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口腔卫生不良,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所致;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多由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也可因腮腺导管结石、狭窄等原因导致唾液排出不畅,细菌滋生引发炎症。
二、病因
1.致病菌: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正常情况下,腮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溶菌酶等有一定抗菌作用,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菌容易侵入腮腺引发感染。例如,严重的消耗性疾病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长期发热等患者,身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2.导管阻塞:腮腺导管结石、黏液栓等可导致导管阻塞,使唾液排出受阻,从而有利于细菌在导管内滋生繁殖,引发炎症。比如一些患者因腮腺导管存在结石,长期刺激导管,导致唾液排出不畅,逐渐引发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起病急,患侧腮腺区肿胀、疼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患者可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例如,患者一侧腮腺迅速肿大,皮肤发红、发热,按压腮腺时有脓液从导管口流出。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反复肿胀,肿胀程度不如急性发作时严重,一般有轻度疼痛或不适,导管口可有轻度红肿,挤压腮腺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患者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病情迁延不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进食酸性食物时,腮腺分泌唾液,可刺激炎症部位,导致腮腺肿胀加重。
四、诊断
1.体格检查:观察腮腺的肿胀情况、导管口的表现等。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时,患侧腮腺明显肿胀、压痛,导管口红肿;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时,可触及腮腺导管呈粗硬条索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急性患者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培养可从导管口溢出的脓液中培养出致病菌,有助于明确病因。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腮腺内有无导管扩张、结石等情况;对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造影检查可见导管系统扩张不整、边缘毛糙等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及了解病变程度。
五、治疗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应积极处理全身疾病,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同时,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促进炎症消退。早期还可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当形成脓肿时,需进行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口,确保引流通畅。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如通过手术取出腮腺导管结石等。可采用按摩腮腺、热敷等方法,促进唾液排出,增强腮腺的排泄功能。也可向导管内注入药物,如碘化油等,以缓解炎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腮腺导管结扎术等,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化脓性腮腺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腮腺肿胀情况等。在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局部轻柔按摩等促进唾液排出,但要注意力度适中。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患化脓性腮腺炎时,全身情况可能较为复杂,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影响炎症的控制。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需谨慎评估。
3.孕妇:孕妇患化脓性腮腺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局部的物理治疗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全身状况及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