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梳理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特点有差异,儿童症状与成人不同且随年龄越小差异越明显,老年人症状更不典型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孕妇需关注对胎儿影响,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症状更严重易现重症。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1.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可表现为低热(体温37.3~38℃)到高热(体温超过39℃)不等,部分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反复发热,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发热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吃奶量减少等情况,而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
2.呼吸道症状
咳嗽:很多患者会出现咳嗽症状,可为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痰液,儿童感染后咳嗽表现可能因年龄而异,幼儿可能不会表达咳嗽,而是表现为呼吸增快、喘息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呼吸道功能下降等原因,咳嗽可能相对无力,且恢复可能较慢。
咽痛: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部疼痛,吞咽时可能加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会明确表述咽痛,但可能会出现拒食、烦躁等表现。
鼻塞、流涕: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流涕等症状,而老年人出现鼻塞、流涕相对中青年可能比例稍低,但也有发生。
3.其他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比平时更爱睡觉、活动减少等情况,老年人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其日常活动。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肌肉酸痛,但可能会出现哭闹、肢体活动减少等情况,老年人肌肉量相对减少,肌肉酸痛可能会对其行走、日常活动等造成较大影响。
腹泻:少数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儿童感染后出现腹泻的情况相对可能稍多一些,老年人如果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感染后出现腹泻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需要特别关注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二、不同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特点差异
1.儿童
儿童感染后的症状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年龄越小差异可能越明显。婴幼儿感染后可能主要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腹泻等,部分可能出现精神差、呼吸急促等情况。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类似成人的呼吸道症状,但相对较轻,不过也有个体差异,一些儿童可能症状较严重,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影响呼吸等情况。
原因在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呼吸道等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儿童的代谢和生理反应与成人不同,所以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会有差异。
2.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后往往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常见症状外,更容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情况,而且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这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同时基础疾病的存在使得身体的代偿能力降低,所以感染后症状和预后相对更复杂。
3.孕妇
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与非孕妇有一定相似性,但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也有少数孕妇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较严重的情况。同时,孕妇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
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儿的胎心、胎动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可能更严重,病程可能更长,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如持续高热、严重的肺炎、多器官功能损害等。
因为这类人群自身免疫功能不足,无法有效地对抗病毒感染,病毒容易在体内大量复制,导致病情进展迅速,所以需要更加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治疗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