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炎怎么检查
脑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进行,包括问诊,详细询问症状、病史、生活方式,如了解是否有发热等症状、近期感染史、生活环境等;体格检查,涵盖一般检查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瞳孔、肌力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脑脊液检查诊断脑炎、血清学检查特定病原体抗体、病原学检查病原体核酸;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发现脑部占位等病变、头颅MRI清晰显示脑部细微病变;此外,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检查和治疗时需考虑其特点和注意事项,如儿童要做好安抚、老人考虑基础疾病、孕妇谨慎选择检查方法等。
一、问诊
1.症状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例如,急性起病且高热、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2.病史询问: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病史,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是否有接触过脑炎患者;是否有头部外伤史;既往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等。儿童患者还需询问疫苗接种情况,未接种某些疫苗可能增加患脑炎的风险。
3.生活方式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是否有蚊虫叮咬史等。生活在蚊虫较多地区且防护不当的人,感染虫媒传播脑炎的可能性增加。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发热是脑炎常见的表现,体温的高低和热型对判断病情有一定帮助。同时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如是否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
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眼球运动障碍;检查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是否有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等。颈项强直是脑炎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让患者仰卧,检查者轻轻托起患者头部并前屈,感受颈部的抵抗感。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和比例,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一般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2.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压力、外观、细胞数、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外观多清亮,压力可轻度升高,细胞数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细菌性脑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细胞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升高,葡萄糖降低,氯化物也可降低。
3.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如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抗乙脑病毒抗体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4.病原学检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病原体的核酸,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如检测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的核酸。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以帮助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水肿等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对于一些严重的脑炎,CT可能显示脑组织的低密度影等异常表现。
2.头颅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优于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可以发现早期的脑炎病灶,以及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对于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时需要家长配合固定患儿体位,操作前要做好安抚工作,减少患儿的恐惧。儿童的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怀疑脑炎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对一些检查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如腰椎穿刺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发生并发症。同时,老年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病史和进行检查。
3.孕妇:孕妇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辐射影响的检查方法,如CT检查。如需进行检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