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慢性盆腔痛(多为盆腔中部、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持续整个经期,育龄期为主要发病人群,影响生活质量)、痛经(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等,常伴恶心等症状,与炎性介质释放致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月经异常(经量增多可超80ml致贫血,经期延长超7天增感染风险)、不孕(发生率约40%,与盆腔微环境改变等有关)、性交不适(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等致深部性交痛,月经前更明显)以及其他特殊部位表现,如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痛、腹泻等)、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性尿频等)、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咯血等)
一、疼痛
1.慢性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盆腔中部、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可在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整个经期,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和局部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育龄期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长期慢性盆腔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工作和心理状态。
2.痛经: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痛经,疼痛逐渐加剧,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对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影响更为明显,痛经的发生与异位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出血,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性反应,导致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加,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异位内膜可能影响子宫肌层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经量增多,部分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可超过80ml,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生育史或月经周期较规律的女性中较为常见,经量增多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2.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过程,导致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有的可达10-15天,经期延长会增加感染风险,也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对需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女性来说,会影响其日程安排。
三、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发生率较高,可达40%左右。其机制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与运输;异位内膜病灶释放的炎性介质影响输卵管蠕动和拾卵功能;卵巢功能异常,如影响排卵等有关。任何年龄段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可能面临不孕问题,但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更为关注,不孕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
四、性交不适
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宫颈受到碰撞及子宫收缩和向上提升,可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前性交痛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会影响夫妻性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婚姻关系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于有正常性生活需求的育龄女性来说,是较为困扰的临床表现之一。
五、其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
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表现。肠道是常见的异位内膜侵犯部位,尤其在有肠道相关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需要考虑该情况,对于有肠道症状且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需要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肠道症状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
2.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异位内膜侵犯膀胱时可出现膀胱刺激征,侵犯输尿管时可能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等。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对于出现泌尿系统相关症状的女性,尤其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或疑似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受累情况。
3.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经期咯血、气胸等症状,肺部是少见的异位内膜侵犯部位,当出现经期相关的肺部症状时,需要考虑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这种情况相对较为罕见,但诊断和处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肺部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