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湿疹的治疗
小儿过敏性湿疹的治疗与护理需多方面着手,一般治疗包括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湿润、选合适保湿霜且依年龄调整,穿着要选宽松柔软棉质衣物并据季节调整;药物治疗有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依程度选强度,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用)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特定情况,注意初期局部刺激)、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但注意不良反应);要查找并规避过敏原;婴儿期及有过敏家族史小儿需特殊注意。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洗浴,洗浴后及时涂抹无刺激性的保湿霜,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湿疹发作。婴儿皮肤娇嫩,选择保湿霜时要特别注意其安全性,应优先选择经过儿科验证的产品,以避免对婴儿皮肤造成刺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皮肤的特点不同,婴儿皮肤更薄,角质层发育不完善,所以保湿霜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确保有效保湿同时不引发过敏等问题。
2.穿着选择: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易致敏材质的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降低湿疹发作风险。小儿活动量较大,棉质衣物透气性好,能更好地适应小儿的活动状态,不同季节要根据天气调整衣物厚度,如夏季选择轻薄棉质衣物,冬季选择保暖但柔软的棉质衣物,保证小儿皮肤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乳膏: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用于轻度湿疹,能起到抗炎、止痒的作用。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尤其是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因为小儿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与成人不同,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湿疹,糖皮质激素乳膏的使用疗程和强度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2岁以上小儿的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湿疹的一种常见类型),可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来发挥作用,但使用初期可能会有局部刺激感,一般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在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时,要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局部反应及应对措施,让家长能够密切观察小儿用药后的反应。
2.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明显瘙痒的小儿过敏性湿疹,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能减轻瘙痒症状,帮助小儿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但要注意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期间要避免小儿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驾驶、操作机械等。不同年龄的小儿对抗组胺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不同,医生会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小儿用药。
三、避免接触过敏原
1.查找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小儿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等)。对于有湿疹的小儿,查找过敏原非常重要,因为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湿疹发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查找过敏原过程中,要考虑小儿的年龄和饮食情况等因素,如婴儿可能需要重点排查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原,而大龄儿童可能需要考虑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
2.规避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要尽量规避。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对尘螨过敏的小儿,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在规避过敏原过程中,要注意小儿的生活细节,确保全面规避过敏原,同时要考虑小儿的生活便利性和营养摄入等问题,如更换奶粉后要确保小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期的小儿,由于其皮肤和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小儿过敏性湿疹时要更加谨慎。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更弱,所以在选择保湿霜、药物等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刺激婴儿皮肤的产品。同时,婴儿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过敏原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查找过敏原和规避过敏原的工作要更加细致。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小儿,其发生过敏性湿疹的风险更高,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密切观察小儿皮肤情况,一旦出现湿疹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