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什么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繁殖产毒引起肌痉挛的特异性感染,其病因与伤口因素及感染途径相关,临床表现有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诊断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预防包括伤口处理、主动免疫(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等),不同人群伤口处理有别,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特殊人群需相应预防措施。
一、破伤风的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中,其芽孢抵抗力极强,一般消毒措施难以将其杀灭。
二、破伤风的病因
(一)伤口因素
1.年龄差异影响: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活动范围广,容易发生微小创伤,如擦伤、刺伤等,若伤口处理不当,就为破伤风梭菌侵入创造条件;老年人皮肤松弛、愈合能力差,伤口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影响:从事建筑、农业劳动等人群,因工作中易接触泥土、锈迹等,发生有深而窄伤口的几率大,更易感染破伤风梭菌;而生活中注重防护、较少接触此类危险环境的人群风险相对较低。
3.病史影响:有开放性伤口且未及时规范处理过的人群,再次受伤时感染破伤风的可能性增加。例如曾有开放性骨折未妥善处理的患者,再次发生创伤后,破伤风梭菌更易定植繁殖。
伤口较深且污染严重时,伤口内形成缺氧环境,适合破伤风梭菌生长。比如被生锈的铁钉扎伤、被泥土污染较严重的伤口等。
(二)破伤风梭菌感染途径
破伤风梭菌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在局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
三、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7~8天,但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病情往往越严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和身体状况与成人不同,潜伏期可能有其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儿童潜伏期相对成人可能并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需密切观察。
(二)前驱期
患者常有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可能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比如仅表现为哭闹不安、进食差等。
(三)发作期
1.肌肉痉挛症状:典型的表现为咀嚼肌痉挛,患者出现张口困难,又称“苦笑面容”;随后面部肌肉痉挛使患者表情痛苦,进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等相继痉挛,出现角弓反张、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肌肉发育等因素,痉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本质都是肌肉的不自主强烈收缩。
2.自主神经症状:患者还可出现大汗、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儿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相对不稳定,这些症状可能会对其生命体征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四、破伤风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诊断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外伤史、典型的肌肉痉挛症状等来初步诊断破伤风。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仔细观察其症状表现,结合外伤情况进行判断。例如儿童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出现哭闹不安、肌肉紧张等表现,要高度警惕破伤风。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目前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破伤风梭菌相关抗原或抗体等,但不作为主要的确诊依据,主要是辅助诊断。
五、破伤风的预防
(一)伤口处理
1.一般人群伤口处理:对于任何伤口,首先要及时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异物等。对于较深的伤口,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清创处理,尽量清除伤口内的破伤风梭菌及坏死组织等。
2.特殊人群伤口处理:儿童的伤口相对更需小心处理,清洗时动作要轻柔,清创要规范。老年人伤口愈合能力差,清创后要加强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二)主动免疫
1.疫苗接种:儿童常规接种百白破疫苗,这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百白破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御破伤风梭菌感染。成人如果既往未全程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伤口较严重,也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三)被动免疫
对于伤口污染严重、伤口深且未接受过全程主动免疫的患者,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及时中和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毒素。儿童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时要注意剂量和注射反应等情况,密切观察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