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胃炎什么症状
急慢性胃炎症状不同,急性胃炎有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等,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伴发热、呕血黑便等)、恶心呕吐(胃黏膜受刺激致胃蠕动增强引发)、其他症状(严重时伴发热、出血等);慢性胃炎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其他症状(反酸烧心、消瘦贫血等,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致贫血消瘦)
一、急性胃炎症状
1.腹痛
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剧痛等,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不同而异。例如,由应激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可能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上腹部疼痛,其机制可能与胃黏膜受到刺激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胃炎腹痛时可能哭闹不安,而成人可明确表述疼痛部位和性质。
部分患者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或血液。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炎,可能还会因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出现腹泻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急性胃炎时,由于胃肠功能较弱,腹泻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且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2.恶心呕吐
急性胃炎患者常出现恶心,随后发生呕吐。引起呕吐的原因是胃黏膜受到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蠕动增强,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对于有饮酒史导致的急性胃炎,酒精刺激胃黏膜,可直接引发恶心呕吐;而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作用于胃肠道,也会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暴饮暴食后发生的急性胃炎,也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过量食物刺激胃,引起胃的强烈收缩。
3.其他症状
严重的急性胃炎可能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胃炎等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出现高热。例如,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导致的急性胃炎,患者除了有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外,体温可明显升高。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这是因为胃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炎,就可能损伤胃黏膜血管,引起出血,不同年龄人群出血表现可能不同,老年人发生出血时,可能症状相对隐匿,而儿童可能因出血量相对较少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等。
二、慢性胃炎症状
1.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上腹部不适: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隐痛、胀痛、烧灼感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萎缩,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等感觉。不同性别在慢性胃炎上腹部不适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患慢性胃炎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年龄方面,老年人胃黏膜功能减退,慢性胃炎的发生率较高,且上腹部不适的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食欲不振:患者常自觉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与胃黏膜炎症影响胃的消化、排空功能有关,胃内食物排空延迟,患者很快就有饱腹感,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比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由于长期消化不良,逐渐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
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胃部饱胀,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内,难以消化。这是因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的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进食后食物在胃内潴留,引起餐后饱胀感。在病史方面,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慢性胃炎患者,餐后饱胀等症状可能相对更顽固,需要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才能缓解相关症状。
2.其他症状
反酸、烧心: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反酸,即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同时伴有胸骨后烧灼感,也就是烧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如果胃黏膜受到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就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在生活方式上,进食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后,可能会加重反酸烧心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患慢性胃炎出现反酸烧心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不良喂养习惯等也可能引发。
消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萎缩,影响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体重也可能逐渐下降出现消瘦。这是因为胃黏膜的病变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是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胃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就可能出现这些全身症状。不同性别在消瘦、贫血的发生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