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且常伴黏膜损害、易复发,由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等)、药物(如磺胺类等)、物理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因素诱发。临床表现分轻症型和重症型,前者常见于春秋季儿童及青年女性,症状相对较轻;后者起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且可危及生命。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重症患者需住院冲击治疗及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同时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过敏药物、保暖、锻炼、预防性用抗病毒药等措施预防。
一、多形红斑的定义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常伴黏膜损害,易复发。它是皮肤对多种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可由多种因素诱发。
二、多形红斑的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多见。此外,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感染也可能诱发。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进而导致多形红斑。
3.其他因素:如物理因素(寒冷、日光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恶性肿瘤等也可能与多形红斑的发生有关。
三、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
1.轻症型:此型较为常见,好发于春秋季节,以儿童及青年女性多见。皮肤损害主要为红斑、丘疹,部分可发展为水疱、大疱,典型皮损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颜色从淡红至暗红,中心可有水疱或紫癜。皮损常对称分布,好发于四肢远端、手足背、颜面、颈部等部位。黏膜损害较轻,可累及口腔、眼、外阴等黏膜。患者自觉瘙痒、灼热感,部分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2.重症型:又称重症多形红斑或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起病急骤,常有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皮肤损害广泛,可出现大片红斑、水疱、大疱及糜烂,尼氏征可阳性。黏膜损害严重,可累及口腔、眼、鼻、呼吸道、消化道等多处黏膜,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呼吸等。还可能出现眼部损害,如结膜炎、角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视力障碍。此外,重症患者还可能并发肺炎、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四、多形红斑的诊断
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靶形或虹膜状红斑、黏膜损害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如近期有无感染、用药史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五、多形红斑的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
2.药物治疗:轻症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症状。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若有感染,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常需住院治疗,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进行冲击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3.局部治疗:对于皮肤损害,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如有水疱、大疱,可在消毒后抽取疱液。对于黏膜损害,可使用漱口液、眼药水等进行护理。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用药时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多形红斑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较差,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必要时需与妇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心理疏导,因为孕妇可能会因担心胎儿健康而产生焦虑情绪。
七、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感染。
2.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用药前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
3.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等物理因素刺激。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对于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多形红斑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