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什么原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内分泌失调(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局部因素(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医源性因素(如宫内节育器影响、药物因素)
一、内分泌失调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是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果该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例如,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HPO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无排卵性功血。在生育年龄女性,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改变等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频率和脉冲式分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导致卵泡发育异常、排卵障碍,引起无排卵性DUB。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排卵不规则,也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的DUB。
2.其他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导致DUB的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HPO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DUB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同样会干扰HPO轴的正常功能,引起月经不调。此外,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如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二、子宫内膜局部因素
1.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是由于无排卵,长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则在单纯性增生的基础上,腺体结构更加复杂,出现腺体拥挤、背靠背等现象。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这些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都可能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因为增生的子宫内膜失去了正常的周期性脱落规律,血管分布异常,容易发生出血。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突出于宫腔内的良性病变。息肉可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形成息肉,而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也可能刺激息肉的形成。息肉患者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子宫出血不止的情况。例如,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时间延长,当子宫内膜发生出血时,难以正常止血,从而引发DUB。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包括血小板减少,也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此外,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可累及骨髓,影响血小板生成和凝血因子合成,引起子宫出血。
2.肝脏疾病
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肝脏疾病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影响凝血功能。例如,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合成减少,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同时,肝脏疾病还可能影响雌激素的代谢,导致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间接影响子宫内膜,引起DUB。
四、医源性因素
1.宫内节育器(IUD)的影响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法,但部分女性放置IUD后可能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UD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子宫出血。另外,IUD刺激子宫内膜,使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也会导致子宫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不同类型的IUD对子宫的影响可能略有差异,含铜IUD可能比含孕激素IUD更容易引起月经改变。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DUB。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如果避孕药服用不规律或漏服,可能会引起撤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等,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子宫出血风险增加。此外,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或凝血功能,间接导致子宫异常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