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的概述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宫颈炎由性传播或内源性病原体感染,有症状者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等,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迁延或持续感染等引起,无症状者定期筛查,有症状者依病变治疗。妊娠期和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阴道冲洗、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定期妇科检查来预防。
一、定义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子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症。多发生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二、分类及病因
(一)急性宫颈炎
1.病因:主要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也可由内源性病原体,如部分厌氧菌、需氧菌等感染所致。
2.感染途径:性传播是主要途径,此外,使用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等也可能破坏宫颈防御机制,导致感染。
(二)慢性宫颈炎
1.病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直接由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此外,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引发慢性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宫颈炎
1.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二)慢性宫颈炎
1.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2.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等。
四、诊断方法
(一)妇科检查
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的外观,如有无充血、糜烂、赘生物等情况,但仅靠肉眼观察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测:
对于急性宫颈炎,取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例如,核酸扩增试验对于检测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对于慢性宫颈炎,可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以明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及指导用药。
(三)阴道镜检查
当妇科检查怀疑有异常病变时,可进行阴道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宫颈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以便取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宫颈炎
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原则是足量、足疗程、规范用药。
(二)慢性宫颈炎
1.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但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2.有症状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可给予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对于宫颈息肉,可进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对于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发生宫颈炎需谨慎处理。若为急性宫颈炎,需根据病原体情况,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因为妊娠期用药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宫颈相关检查。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宫颈炎。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后再进行相应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
七、预防措施
(一)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宫颈炎的发病风险。
(二)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
过度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及宫颈的防御机制,应避免频繁使用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
(三)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如阴道炎等,因为下生殖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至宫颈,引发宫颈炎。
(四)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育龄期女性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宫颈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