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是否患有宫颈炎
妇科相关检查包括妇科双合诊、三合诊,宫颈分泌物检查(含白带常规、病原体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双合诊、三合诊用于了解生殖器官情况;宫颈分泌物检查助于明确有无感染等;TCT筛查宫颈病变;HPV检测与宫颈癌等相关;阴道镜检查在细胞学异常等时助于发现病变及活检。不同年龄女性检查时需考虑生理特点调整操作等。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宫颈的大小、形状、质地、外口情况,有无接触性出血等,还能触及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初步判断宫颈是否存在病变,例如宫颈炎时可能出现宫颈充血、水肿、质地变脆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检查时的操作力度等需适当调整,青春期女性操作应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育龄期女性按常规操作即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由于生殖器官萎缩等原因,检查时更要小心谨慎,防止损伤。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一般都可以进行双合诊检查,无性生活史的女性通常采用直肠-腹部诊。
2.妇科三合诊:经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三合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后倾后屈的子宫、子宫后壁、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及双侧盆腔后壁的情况,对于判断宫颈病变的累及范围等有重要意义。在检查过程中,同样要考虑不同年龄女性的生理特点进行合适操作。
二、宫颈分泌物检查
1.白带常规检查:通过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了解阴道内的清洁度、有无病原体感染等情况。宫颈炎患者的白带常规可能会显示清洁度异常,如清洁度Ⅲ度或Ⅳ度,同时可能检测到致病菌,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若存在这些病原体感染,提示可能合并宫颈炎。不同年龄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阴道内环境与育龄期、围绝经期等不同,在分析白带常规结果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阴道菌群的影响;育龄期女性白带常规结果异常更需结合是否有宫颈炎相关症状等综合判断;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抵抗力降低,白带常规结果异常时要警惕是否合并老年性阴道炎等情况同时存在宫颈炎。
2.病原体检测
淋病奈瑟菌检测:可采用涂片法、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菌。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对于有高危性行为史的女性,淋病奈瑟菌检测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人群感染淋病奈瑟菌的风险相对较高。
衣原体检测:常用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衣原体。衣原体感染也是引起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若检测为阳性,需考虑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宫颈炎可能。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衣原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这类人群应重视衣原体检测。
三、宫颈细胞学检查
1.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检查,判断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改变。TCT可以初步筛查宫颈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癌变等情况,同时也能辅助判断是否有宫颈炎。不同年龄女性进行TCT检查的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有性生活史3年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21-29岁女性可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65岁女性可每3-5年联合HPV(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查。对于有宫颈炎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以便早期干预。
四、HPV检测
1.HPV分型检测:HPV感染与宫颈炎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了解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感染的亚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与宫颈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不同年龄女性,HPV检测的意义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部分HPV感染可自行清除,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更要重视HP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宫颈癌等病变的发生。
五、阴道镜检查
1.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临床怀疑有宫颈病变时,可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将阴道镜镜头置于阴道穹窿部,通过放大倍数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变化,有助于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宫颈病变,如宫颈炎导致的宫颈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等异常表现,还能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在进行阴道镜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操作方式,例如对于妊娠期女性,需谨慎进行阴道镜检查,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