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是怎么症状
小儿癫痫常见全身性发作(包括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包括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不同时期有年龄特点及影响,需与非癫痫性发作鉴别,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经多检查明确后早期治疗对预后重要。
一、小儿癫痫的常见症状表现
(一)全身性发作
1.强直-阵挛发作:是小儿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之一。发作时患儿会突然意识丧失,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随后进入阵挛期,肌肉呈有节律的抽动,面色可能伴有青紫、口吐白沫等情况,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发作后患儿常处于嗜睡状态。这种发作在婴幼儿时期可能表现不太典型,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作时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且容易被忽视,与儿童的正常运动状态等有一定混淆可能,其发生机制与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累及双侧大脑半球有关,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紊乱。
2.失神发作:多见于5-10岁儿童。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患儿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双眼凝视前方,呼之不应,但不跌倒,持续数秒后可自行恢复,发作后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这种发作可能被家长误认为孩子“发愣”等情况,其主要是由于丘脑-皮质环路的异常放电所致,脑电图检查可见典型的3Hz棘-慢综合波。
(二)部分性发作
1.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根据发作起始的症状及累及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例如部分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动,如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的抽动,可伴有感觉异常,如局部肢体的麻木感等,发作时不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部分感觉性发作,可出现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异常,如躯体麻木感、视觉异常(如闪光、视物变形等)、听觉异常(如听到嗡嗡声等)等。这类发作的发生与大脑局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有关,异常放电局限在大脑的某一局部区域,未扩散到双侧大脑半球。
2.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出现自动症,如反复咂嘴、咀嚼、舔唇、摸索、游走、自言自语等无意识的动作,发作后不能回忆。其发生是由于大脑颞叶等部位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影响了意识和精神活动相关的脑区功能。
二、小儿癫痫症状的年龄特点及相关影响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癫痫发作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表现为轻微的面部抽动、眨眼、吸吮、呼吸暂停、肢体的奇异动作等,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发作形式多样且容易被忽视,可能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活动如呼吸节律改变等混淆,这与新生儿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较高、神经传导通路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二)婴幼儿期
婴幼儿癫痫发作可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如婴儿痉挛症,多在1岁以内起病,典型表现为屈曲性(点头、弯腰、屈腿)、伸展性(头后仰、双臂伸直外展)或混合性痉挛发作,常成串发作,伴有脑电图的高峰失律表现,其发生与婴儿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异常连接等因素密切相关,此阶段患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因为频繁的癫痫发作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
(三)儿童期
随着儿童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癫痫发作的表现相对趋于典型,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大脑功能的差异,发作的具体表现仍有不同。例如学龄前期儿童可能在认知、行为等方面受到癫痫发作的影响,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这与癫痫发作对大脑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损伤或功能干扰有关。
三、小儿癫痫症状的鉴别与就医提示
(一)与非癫痫性发作的鉴别
有些情况容易被误认为是小儿癫痫发作,需要进行鉴别。例如屏气发作,多发生在6-18个月的婴幼儿,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表现为呼吸暂停、口唇发绀、四肢强直等,发作后可自行恢复,其发生与婴幼儿的情绪调节机制及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与癫痫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机制不同;还有睡眠肌阵挛,多见于婴幼儿睡眠中,表现为肢体的短暂抽动,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这些都需要与癫痫发作进行区分。
(二)就医提示
当发现小儿出现发作性的意识丧失、肢体抽动、感觉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作的具体表现、发作频率、诱发因素等)、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的重要辅助检查,可发现癫痫样放电)、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脑部结构异常等病因)等来明确是否为癫痫以及癫痫的类型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小儿癫痫的预后非常重要,因为及时的干预可以减少癫痫发作对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认知、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