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喝水呛咳是什么原因
中风后喝水呛咳主要由神经功能受损、咽喉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反射异常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包括脑干病变影响及皮质延髓束受损,分别有相应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咽喉部肌肉功能障碍包含肌肉无力(约30%-50%患者存在,有相关影响因素)和肌肉协调性差(约20%-30%患者存在,有不同影响因素);吞咽反射异常包括反射弧异常(约25%-40%患者存在,有不同影响因素)和反射延迟(约15%-25%患者存在,有不同影响因素)
一、神经功能受损导致
1.脑干病变影响:脑干是吞咽反射的重要中枢所在部位,当中风发生在脑干区域时,会直接干扰到吞咽相关神经核团及传导通路的正常功能。例如脑梗死或脑出血累及脑干,使得支配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出现障碍,导致吞咽肌肉协调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喝水呛咳。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约有相当比例(如40%-60%)的中风患者会因脑干受损出现吞咽障碍及喝水呛咳情况,这与脑干在吞咽反射弧中处于核心调控位置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中风患者,若病变累及脑干,都较易出现该症状。
2.皮质延髓束受损:大脑皮质发出的皮质延髓束对吞咽反射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当中风导致皮质延髓束受损时,会影响到对咽喉部肌肉运动的高级中枢调控。比如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受损,使得皮质延髓束传导受阻,从而影响吞咽相关肌群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引发喝水时呛咳。不同年龄层的中风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皮质延髓束受损后更易出现吞咽问题;男性和女性在中风后因脑部解剖结构及血管病变差异等,也可能在皮质延髓束受损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喝水呛咳情况;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血管病变基础更易导致皮质延髓束受损,进而引发喝水呛咳的概率相对更高。
二、咽喉部肌肉功能障碍
1.肌肉无力:中风后,由于神经支配受损,咽喉部相关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力现象。例如吞咽时咽喉部的环咽肌等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吞咽动作不能顺利完成,在喝水时就容易发生呛咳。研究表明,约有30%-50%的中风患者存在咽喉部肌肉无力情况,进而引发喝水呛咳。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肌肉本身功能衰退,加上中风影响,肌肉无力情况可能更明显;男性和女性在肌肉质量等方面虽有差异,但中风后肌肉无力导致呛咳的机制相似;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本身肌肉功能可能相对较弱,中风后更易出现咽喉部肌肉无力及喝水呛咳。
2.肌肉协调性差:中风使得咽喉部肌肉之间的协调性遭到破坏,正常的吞咽动作需要多组肌肉精准配合,而中风后这种配合被打乱,在喝水时就会出现呛咳情况。比如咽缩肌与喉上提肌等肌肉不能协同工作,导致水进入气道。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中风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肌肉无力,但存在肌肉协调性差的问题,同样会出现喝水呛咳,这类患者约占中风后出现喝水呛咳患者的20%-30%。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肌肉协调性受中风影响的程度不同,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肌肉协调性原本较好,但中风后破坏可能更严重,更易出现喝水呛咳。
三、吞咽反射异常
1.反射弧异常:吞咽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部分,当中风发生时,会影响吞咽反射弧的各个环节,导致吞咽反射异常。例如感受器感知食物或液体刺激的功能下降,传入神经传导异常等,使得吞咽反射不能正常启动或不能顺利完成,从而在喝水时引发呛咳。有研究显示,约25%-40%的中风患者存在吞咽反射弧异常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中风相对罕见,但成人中风中不同年龄段反射弧受影响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反射弧功能本身随年龄下降,中风后更易出现异常;男性和女性在吞咽反射弧的解剖和生理特性上有一定差异,中风后反射弧异常表现可能不同;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吞咽反射弧本身可能存在一定基础问题,中风后更易出现异常及喝水呛咳。
2.反射延迟:中风后吞咽反射会出现延迟现象,即当喝水刺激咽喉部时,反射启动的时间比正常情况明显延长,导致液体不能及时被吞咽而误入气道,引起呛咳。临床中可通过相关吞咽功能评估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吞咽反射延迟情况,这类患者约占中风后喝水呛咳患者的15%-25%。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衰退,吞咽反射延迟可能更常见;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中风后吞咽反射延迟出现概率可能更高;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血管病变影响神经功能,更易导致吞咽反射延迟及喝水呛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