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炎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宫颈炎由性传播及内源性病原体感染等引起,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迁延或非感染因素致,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分泌物等异常。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等。治疗上急性针对病原体,慢性无症状定期筛查,有症状物理或药物治疗。不同人群特点不同,育龄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绝经后女性易发病需防恶性病变,有流产分娩史女性要促宫颈恢复、积极治宫颈炎。
一、宫颈炎的定义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颈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炎症,如性生活、分娩、流产、手术操作等导致的宫颈损伤,病原体感染等。
二、宫颈炎的分类及常见病原体
(一)急性宫颈炎
1.病原体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多与不洁性生活等因素相关。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患者的病原体与阴道内菌群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二)慢性宫颈炎
1.病原体
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病原体持续存在,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可转为慢性感染状态;也可由长期的宫颈损伤、刺激等非感染因素引起,如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异物长期刺激等。
三、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宫颈炎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2.体征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宫颈管有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易出血。
(二)慢性宫颈炎
1.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有的可有性交后出血。
也可出现月经间期出血等情况。
2.体征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息肉、纳氏囊肿等。
四、宫颈炎的诊断方法
(一)妇科检查
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的外观情况,如有无充血、糜烂、赘生物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测
对于急性宫颈炎,可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这些检测方法能准确检测出是否存在相关病原体感染。
对于慢性宫颈炎,也可进行病原体筛查,以明确是否有持续的病原体感染。
(三)阴道镜检查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有可疑病变时,可进行阴道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宫颈表面的细微病变,以便进一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四)病理检查
对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宫颈炎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的性质、程度等,如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等情况。
五、宫颈炎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宫颈炎
1.针对病原体治疗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进行治疗;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进行治疗。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等综合判断,以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二)慢性宫颈炎
1.无症状的慢性宫颈炎
一般无需治疗,但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2.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
对于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糜烂样改变等症状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治疗方法,通过破坏宫颈糜烂面,促使其修复再生;也可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栓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不同人群宫颈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1.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较活跃,是宫颈炎的高发人群,由于性生活可能导致宫颈损伤,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因此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宫颈炎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炎并及时治疗。
(二)绝经后女性
1.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宫颈炎。此时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因为绝经后宫颈炎可能与一些其他病变相关,需要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在治疗时要考虑到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因素,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等改善阴道局部环境的措施,但需谨慎评估风险。
(三)有流产、分娩史的女性
1.有流产、分娩史的女性宫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增加了宫颈炎的发病几率。这类女性在产后等恢复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等,以促进宫颈的恢复,降低宫颈炎的发生风险。如果已经发生宫颈炎,要积极治疗,因为宫颈损伤后若宫颈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如导致不孕、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