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怎么办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因阴道特殊生理结构及局部环境易受污染与感染。不同类型阴道炎症状与诊断各异,滴虫性阴道炎以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分泌物为特点,靠找到滴虫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表现为外阴瘙痒等,分泌物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发现假菌丝等确诊;细菌性阴道病有鱼腥臭味稀薄分泌物增多等,符合特定4项中3项诊断;萎缩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后等妇女,有外阴不适及淡黄色分泌物,经妇科及分泌物检查诊断。治疗上,滴虫性阴道炎全身用药,性伴侣同治;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局部或全身用药,去除诱因;细菌性阴道病全身或局部用药,避免过度冲洗;萎缩性阴道炎补充雌激素及使用抗生素。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增强抵抗力。特殊人群如孕期、哺乳期、绝经后女性及婴幼儿患阴道炎各有注意事项,需谨慎对待。
一、阴道炎的概述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因阴道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生育年龄女性性生活较频繁,且阴道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易受损伤及外界病原体的感染。绝经后妇女及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感染。
二、不同类型阴道炎的症状及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
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诊断主要依靠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常用方法有生理盐水悬滴法、培养法等。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可确诊,常用方法有湿片法、革兰染色法等。
3.细菌性阴道病
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是其临床特点,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诊断依据为以下4项中符合3项:匀质、稀薄、灰白色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线索细胞阳性;阴道分泌物pH>4.5;胺臭味试验阳性。
4.萎缩性阴道炎
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妇女,也可见于产后闭经或药物假绝经治疗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灼热不适、瘙痒,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感染严重者呈脓血性白带。通过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等进行诊断。
三、阴道炎的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
全身用药,可选择甲硝唑或替硝唑。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局部用药,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全身用药,如氟康唑。去除诱因,如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积极治疗糖尿病。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3.细菌性阴道病
全身用药可选择甲硝唑、克林霉素;局部用药可选择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避免过度冲洗阴道,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
4.萎缩性阴道炎
补充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可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等;同时使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如诺氟沙星制剂等。
四、预防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
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从前向后清洗,保持外阴干燥,尽量穿棉质、透气的内裤,勤换内裤。
2.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双方均应清洗外生殖器,避免多个性伴侣,若性伴侣有感染,应同时治疗。
3.增强自身抵抗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期女性
孕期患阴道炎需特别谨慎,因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若出现阴道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法。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孕期局部用药相对安全,一般不主张全身用药。
2.哺乳期女性
用药时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使用药物治疗阴道炎时,应向医生咨询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必要时暂停哺乳。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阴道炎复发影响哺乳。
3.绝经后女性
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萎缩性阴道炎。除积极治疗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但需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等,警惕雌激素相关风险。
4.婴幼儿
婴幼儿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及局部抵抗力低,易受污染引发阴道炎。家长要注意婴幼儿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穿开裆裤,尽量不使用尿不湿。若发现婴幼儿外阴红肿、分泌物增多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