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注射
破伤风注射需根据伤口情况、既往接种情况等来判断,有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等类型,注射有时间要求,儿童、孕妇、过敏体质者等特殊人群注射有相应注意事项。当皮肤有较深伤口或污染严重时需考虑注射,既往接种情况不同注射方式不同;破伤风抗毒素可能致过敏需皮试,免疫球蛋白无过敏反应但价格高;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最佳,加强接种有时间要求;儿童、孕妇、过敏体质者注射有各自需注意的方面。
一、破伤风注射的适用情况
1.伤口情况判断:当皮肤出现较深的伤口,如被生锈的铁器刺伤、被土壤污染的利器割伤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因为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深而窄的伤口形成的缺氧环境中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破伤风。例如,深度超过0.5厘米、伤口污染严重(有泥土、粪便等污染)的伤口,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需要注射破伤风制剂。
2.既往接种情况:如果既往有全程规范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经历,且距离上次接种时间在5年内再次受伤,一般只需加强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距离上次全程接种超过5年,需要重新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而对于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人群,受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来预防破伤风。
二、破伤风注射的类型及特点
1.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它能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皮试阳性者需要进行脱敏注射,但脱敏注射过程中仍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身体耐受性与成人不同,皮试阳性后的脱敏注射需要更加谨慎观察,因为儿童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且一旦发生可能更严重。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特点是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不需要皮试。但其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有过敏史不适合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人群,如既往对破伤风抗毒素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可选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来预防破伤风。同时,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如果需要预防破伤风,由于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相对更为安全。
三、破伤风注射的时间要求
1.受伤后尽快注射:一般来说,受伤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预防破伤风的作用。因为破伤风梭菌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潜伏期,尽快注射可以在毒素尚未大量产生时中和毒素,从而预防发病。但如果超过24小时,也建议注射,仍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只是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例如,一些患者受伤后因各种原因延迟就医,但只要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注射,就可能起到预防作用。
2.加强接种时间:对于需要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人群,加强接种的时间间隔也有相应要求。如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后,每10年应加强接种一针,以保持体内有效的抗体水平。如果在加强接种时间范围内再次受伤,只需加强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即可;若超过10年,则需要重新按照基础免疫程序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四、特殊人群破伤风注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注射破伤风制剂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儿童伤口的处理和破伤风注射的决策要更加谨慎。如果儿童有较深伤口需要注射破伤风制剂,在选择破伤风抗毒素时,皮试阳性后的脱敏注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面色等,因为儿童对过敏反应的耐受能力较差。而对于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于其不需要皮试,对于儿童中不适合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情况,是较好的选择。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综合判断破伤风制剂的使用剂量等情况,但具体剂量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规范来确定。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预防破伤风时,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因为它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如果孕妇需要注射破伤风制剂来预防伤口感染破伤风,应优先考虑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处理孕妇伤口和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制剂时,要充分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在注射破伤风制剂时面临更大风险。对于过敏体质者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情况,皮试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皮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试阳性者的脱敏注射过程要在有抢救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脱敏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风险。而对于过敏体质者适合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情况,由于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更为安全的预防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