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症状
小儿癫痫发作时典型症状包括全面性发作(如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如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部分患儿有非特异性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癫痫症状有特点,婴儿期发作形式多样不典型,幼儿期趋向多样化,学龄期与常见类型相符;有癫痫病史小儿需避免诱发因素,家长要定期带患儿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一、发作时的典型症状
1.全面性发作:
强直-阵挛发作: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先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收缩(强直期),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肢体僵硬等,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进入阵挛期,即全身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可伴有面色青紫、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持续1-3分钟后自行停止,发作后患者常感头痛、嗜睡等。这种发作类型在儿童癫痫中较为常见,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神经元异常放电易泛化有关。
失神发作: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一般不超过30秒。发作时患儿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如正在说话、玩耍时突然愣神,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前方,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擦鼻、咀嚼等,发作后立即清醒,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失神发作在儿童absence癫痫中较为典型,多与遗传因素导致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有关,好发于3-13岁儿童,女孩相对多见。
2.部分性发作:
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可分为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等。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如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的抽动,可扩展至一侧肢体;感觉性发作多表现为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视觉异常(如闪光、视物模糊等)、听觉异常(如耳鸣等);自主神经性发作可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多汗、瞳孔散大、呕吐、腹痛等症状。简单部分性发作是由于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不同的放电部位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儿童时期各种脑部病变(如脑炎后遗症、脑外伤等)都可能引发部分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出现精神症状和自动症。精神症状包括情感异常(如恐惧、焦虑等)、认知障碍(如记忆障碍、错觉等);自动症表现为无意识的动作,如反复咂嘴、咀嚼、舔唇、搓手、游走等,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后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复杂部分性发作多起源于颞叶,儿童时期颞叶病变(如颞叶癫痫等)较易引发此类发作。
二、发作间期的表现
发作间期患儿可无明显异常表现,但部分患儿可能存在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易激动、睡眠障碍等。对于有癫痫病史的儿童,家长需密切观察其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因为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潜在风险。例如,一些儿童在发作间期可能出现性格改变,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易烦躁,这可能与癫痫导致的脑功能异常有关。
三、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癫痫症状的特点
1.婴儿期:
婴儿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常不典型。可表现为点头样发作,突然出现短暂的点头、弯腰动作,双上肢前举;也可出现鞠躬样发作,身体突然向前弯曲;还可能出现闪电样发作,表现为快速的肢体抽动。婴儿期癫痫发作与大脑发育不完善、产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婴儿不会表达不适,家长需格外留意婴儿的异常动作,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幼儿期:
此阶段小儿癫痫症状逐渐趋向多样化,但仍有其特点。可能出现局部肢体的抽搐,如一侧下肢的抽动,同时可伴有意识部分丧失。幼儿期小儿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行为表现,发作时可能出现与平时不同的行为,如原本能安静玩耍的幼儿突然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这一时期的癫痫可能与脑部感染、脑发育畸形等因素相关。
3.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癫痫症状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类型较为相符,如前面所述的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等。此阶段儿童正处于学习和社交的关键时期,癫痫发作可能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社交活动,家长和学校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帮助患儿适应学习生活,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癫痫的治疗和管理。
四、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对于有癫痫病史的小儿,应避免一些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如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易诱发癫痫;避免过度疲劳,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过度疲劳都可能成为癫痫发作的诱因;避免强烈的声光刺激,突然的强光、loud声音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对于有明确遗传因素导致的癫痫患儿,家族成员应了解癫痫的遗传风险,在生育等方面做好相关咨询和准备。同时,家长要定期带患儿复诊,监测癫痫的控制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