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诊断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进行,临床表现有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包括压痛、关节摩擦感、关节畸形;影像学检查有X线、MRI、超声,分别有不同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无特异性,CRP反映炎症活动,RF助鉴别类风湿关节炎与膝骨关节炎。
1.疼痛:早期疼痛多不严重,一般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休息时也会疼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有一定关系,阴天、寒冷时疼痛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疼痛感受相对更明显,而年轻男性患者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在活动时更为剧烈。
2.关节肿胀:关节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出现增生、渗出等情况,导致关节肿胀。肿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出现膝关节明显肿大变形。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关节肿胀表现不同,长期伏案工作人群突然进行大量膝关节活动后,可能因膝关节滑膜反应出现短期肿胀,而长期从事剧烈运动人群关节肿胀可能与慢性炎症积累有关。
3.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以及关节结构的破坏等原因,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早期可能表现为上下楼梯、下蹲、起身等动作不灵活,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严重时可能出现膝关节僵硬,无法正常完成日常的行走、弯曲等动作。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往往会逐渐加重,而既往无相关病史人群若突然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需高度警惕膝关节炎等疾病。
体格检查
1.压痛:医生按压膝关节周围的不同部位,如髌股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等区域,查找压痛部位。不同结构病变引起的压痛部位不同,髌股关节病变时髌骨周围可能有明显压痛,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内侧相应部位有压痛。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压痛部位相对广泛,而年轻患者若为急性损伤导致的膝关节炎,压痛部位相对局限。
2.关节摩擦感:医生活动患者膝关节时,可感觉到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感,常见于骨关节炎患者,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关节面不平整导致。不同性别患者关节摩擦感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患者因软骨退变更严重,关节摩擦感可能更明显。
3.关节畸形:严重的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例如,膝内翻畸形表现为膝关节向内弯曲,像“O”型腿;膝外翻畸形表现为膝关节向外弯曲,像“X”型腿。有长期不良姿势或既往有膝关节外伤史的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畸形,且随着年龄增长,畸形可能逐渐加重。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膝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中期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等;晚期则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骨质增生明显、关节变形等。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有差异,老年患者因退变明显,X线表现往往更严重,而年轻患者若为创伤性膝关节炎,早期X线可能显示关节内有游离体等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膝关节软组织结构,如半月板、韧带、滑膜等情况。可发现早期的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症等。对于有膝关节疼痛、肿胀且怀疑有内部软组织结构损伤的患者,MRI检查很有价值。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MRI检查更易发现半月板、韧带等运动损伤相关病变。
3.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膝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情况。对于一些基层医疗单位,超声检查因其简便、经济的特点,可作为初步筛查膝关节炎的手段之一。但超声检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同操作者可能会有一定的检查差异。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在膝关节炎急性炎症期,可能会有白细胞轻度升高、血沉加快等情况,但这些指标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若合并感染等情况,血常规异常可能更明显。
2.C反应蛋白(CRP):在膝关节炎急性发作时,CRP可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通过监测CRP水平,可辅助判断病情的活动情况。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CRP水平可能受激素变化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在膝关节炎诊断中的辅助价值主要在于反映炎症状态。
3.类风湿因子(RF):对于鉴别类风湿关节炎与膝骨关节炎有一定意义,膝骨关节炎患者RF多为阴性,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常呈阳性。但需注意,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同时合并膝骨关节炎,此时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指标。不同性别患者RF阳性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患者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年轻患者需更关注RF等自身抗体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