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麻疹天花的区别是什么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潜伏期12-21天,有前驱症状后出疹,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可接种疫苗等预防,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6-21天,有前驱期等,经飞沫传播,可接种疫苗等预防,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潜伏期7-17天,发病急有前驱症状后出疹,已被全球消灭,相关特殊人群需严格防护。
临床症状方面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随后1-2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和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脱后不留瘢痕。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患者症状往往较重。
麻疹: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左右。典型麻疹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前驱期主要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发病2-3天可见口腔颊黏膜近磨牙处出现细小灰白色斑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体征。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麻疹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麻疹等严重情况。
天花:潜伏期一般为12-14天(范围7-17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经2-4天的前驱期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手腕和脚踝,然后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直径约2-3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内液体先清亮后浑浊,约1周后疱疹结痂,痂脱后留有瘢痕,俗称“麻点”,天花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曾在历史上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传播途径方面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麻疹: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方面
水痘: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水痘疫苗。
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接触水痘患者后可考虑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麻疹: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儿童应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含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
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对于密切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人群,应在接触后5天内接种麻疹疫苗进行应急预防。
天花:由于天花已经被全球消灭,目前主要是通过对天花病毒相关研究的防护等措施。但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广泛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后,不再常规接种天花疫苗,但对于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等可能接触天花病毒的特殊人群仍需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水痘: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水痘后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儿童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水痘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孕妇如果接触水痘患者,应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免疫抑制人群:如患有白血病、艾滋病等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重,应尽早采取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并加强护理。
麻疹:
儿童: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且感染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感染麻疹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孕妇如果接触麻疹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免疫力低下人群: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麻疹后病情易加重,需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
天花:由于天花已被消灭,目前主要是针对相关研究人员等特殊人群,这些人群在接触相关实验材料等时需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护规定,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以防止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