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打破伤风针呢
何时需打破伤风针需判断伤口类型(污染严重、深而窄、有较多坏死组织等)及疫苗接种史(全程规范接种过在一定时间内加强,未规范或未接种过则及时接种相应制剂);破伤风针有破伤风抗毒素(有过敏风险需皮试)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无过敏反应无需皮试但成本高);不同人群打破伤风针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评估接种史、轻柔操作并密切观察反应,孕妇要评估风险谨慎用药,老年人要评估健康状况、关注反应并加强观察。
一、何时需要打破伤风针
(一)伤口类型判断
1.污染严重的伤口:当伤口被泥土、铁锈、粪便等污染时,破伤风梭菌容易在缺氧环境中繁殖。例如被生锈的铁钉扎伤,铁钉上可能附着大量破伤风梭菌,此时感染破伤风的风险较高,需要考虑打破伤风针。
2.深而窄的伤口:这类伤口形成缺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像被木刺较深地刺入皮肤等情况,伤口内部氧气缺乏,为破伤风梭菌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应考虑接种破伤风疫苗。
3.伤口有坏死组织或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坏死组织为破伤风梭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严重擦伤且伤口处有较多坏死组织残留时,需警惕破伤风感染,必要时打破伤风针。
(二)疫苗接种史考量
1.全程规范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群:如果既往按照免疫程序完成了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受伤,感染破伤风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后,体内抗体可维持10年左右,10年内再次受伤,若伤口符合上述需接种情况,可加强接种一针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超过10年再次受伤且伤口为污染严重、深而窄等情况,则需重新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
2.未规范接种或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群:对于从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接种不规范的人,一旦出现污染严重、深而窄等类型的伤口,应及时接种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例如儿童,如果既往没有规范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在被生锈铁器弄伤较深伤口后,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预防破伤风感染,接种相应的破伤风免疫制剂。
二、破伤风针的种类及特点
(一)破伤风抗毒素(TAT)
1.原理: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可中和破伤风毒素。
2.特点:存在过敏风险,使用前需做皮试。如果皮试阳性,需进行脱敏注射,但脱敏注射过程中仍有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的人群需格外谨慎,儿童使用时也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身体对药物反应相对特殊,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过敏表现。
(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1.原理: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是提高人体针对破伤风梭菌的特异性免疫力。
2.特点:一般无过敏反应,无需皮试。适用于对TAT过敏的人群。但相对成本较高,特殊人群如孕妇等使用时,需考虑其特殊生理状态对用药的影响,孕妇使用需权衡利弊,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使用。
三、不同人群打破伤风针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接种前评估:儿童在受伤后,首先要详细询问既往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对于未规范接种的儿童,若伤口符合需要接种破伤风针的情况,应尽快接种相应的破伤风免疫制剂。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受伤后更要注意伤口清洁,在接种破伤风针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减少儿童的不适感,同时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和身体反应与成人不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和程度可能有差异。
2.疫苗选择:根据儿童的接种史选择合适的破伤风疫苗制剂。如既往全程接种过,10年后受伤符合情况则加强接种;未接种过则按程序接种。
(二)孕妇
1.风险评估:孕妇受伤后,同样需要评估伤口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时要谨慎,因为TAT是异种蛋白,可能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定影响,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相对更安全,但也需要医生综合评估伤口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以及使用该制剂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后做出决策。
2.用药决策:如果需要接种,会优先考虑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三)老年人
1.健康状况评估:老年人受伤后,除了评估伤口外,还要考虑老年人的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有慢性疾病等。老年人打破伤风针时,对于使用TAT的情况,更要关注皮试结果以及脱敏注射过程中的反应,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过敏或其他不适反应。而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也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代谢等方面与年轻人有差异。
2.接种后观察:接种后要加强观察,确保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稳定,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