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怎么办该如向治疗
慢性乙肝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相关疾病发生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及适用人群、时机)、定期监测(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影像学监测),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慢性乙肝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慢性乙肝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例如,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能需要卧床休息,而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因为休息可以减少肝脏的代谢负担,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饮食: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一般成人每日热量供给为2000-2500千卡左右。同时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如优质蛋白(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柠檬,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麦制品等,维生素有助于肝脏的代谢功能。
(二)抗病毒治疗
1.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强,耐药率较低;替诺福韦酯也是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逆转录酶,从而阻断乙肝病毒DNA的合成,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治疗一年后,大部分患者的乙肝病毒DNA载量可显著下降,ALT复常率较高。
2.适用人群及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当乙肝病毒DNA阳性(HBVDNA≥1×103IU/ml,若采用高灵敏度检测则HBVDNA≥20IU/ml)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的2倍时,或ALT<正常值上限2倍,但肝脏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G2炎症坏死时,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如果患有慢性乙肝,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有家族肝癌病史的患者,由于其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往往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三、定期监测
1.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监测:需要定期检测乙肝五项、HBVDNA、ALT、AST等指标。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HBVDNA和ALT等指标,通过监测HBVDNA可以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监测ALT可以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情况。例如,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如果HBVDNA逐渐下降,ALT逐渐恢复正常,说明治疗有效。
2.影像学监测: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癌。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的病变。AFP是肝癌的重要标志物,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于有肝硬化家族史或长期乙肝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影像学监测的频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合并慢性乙肝时,需要在妇产科和感染科医生的共同监测下进行管理。孕期要密切监测肝功能、HBVDNA等指标,分娩时要采取合适的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要权衡利弊。
2.儿童:儿童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儿童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来说,儿童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儿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老年患者: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