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的表现
髋关节脱位有多种表现,症状上包括疼痛与压痛(脱位后疼痛剧烈、活动时加重,局部有明显压痛)、髋关节活动障碍(主动和被动活动严重受限,不同类型脱位畸形不同)、畸形(后脱位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且患肢缩短,前脱位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弹性固定(患肢处于特殊弹性固定位置);不同类型髋关节脱位有特殊表现,先天性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有大腿内侧皮肤褶皱不对称、患肢短缩等表现;创伤性有明确外伤史,局部肿胀明显,可能合并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病理性继发于某些疾病,有原发病表现基础上出现髋关节脱位相应症状。
一、症状表现
1.疼痛与压痛
髋关节脱位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受伤部位及周围。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活动髋关节时疼痛会加重。例如,前脱位时,疼痛主要集中在髋关节前方;后脱位时,疼痛多位于髋关节后方。疼痛是由于脱位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到牵拉、损伤以及关节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引起。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意活动患肢等。
局部有明显压痛,在髋关节周围的相应部位可触及压痛区域,如后脱位时,在坐骨结节附近常有明显压痛。
2.髋关节活动障碍
髋关节脱位后,患者的髋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都会受到严重限制。例如,后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患者无法正常屈伸、外展、外旋髋关节;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同样会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这是因为脱位的股骨头破坏了髋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导致关节无法正常运动。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骨骼发育程度不同,活动障碍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儿童的骨骼柔韧性相对较好,但脱位后活动受限的表现依然明显。
3.畸形
后脱位畸形:髋关节后脱位时,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患侧膝关节也会轻度屈曲,且患肢较健侧缩短。这是由于脱位的股骨头位于髋臼后上方,牵拉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导致患肢出现这样的典型畸形。
前脱位畸形:髋关节前脱位时,患肢呈现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长度一般无明显缩短或轻度变长。前脱位时股骨头位于髋臼前方,使得患肢出现相应的畸形表现。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畸形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异常的肢体位置和活动情况。
4.弹性固定
髋关节脱位后,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和脱位的股骨头卡在髋臼外的位置,患肢处于特殊的位置,处于弹性固定状态。例如后脱位时,患肢保持在屈曲、内收、内旋位,被动活动时可感觉到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患肢又回到固定的畸形位置。弹性固定是髋关节脱位的一个重要体征,它是由于脱位的病理状态导致的,与正常关节的活动状态有明显区别。不同年龄患者的弹性固定表现可能在程度和稳定性上有所不同,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弹性固定可能相对不那么稳定,但仍具有典型的特征。
二、不同类型髋关节脱位的特殊表现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双侧大腿内侧皮肤褶皱不对称,患侧的皮肤褶皱增多、加深。单侧脱位时,患肢会出现短缩,髋关节外展受限,换尿布时可发现患侧髋关节外展困难。随着患儿成长,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单侧脱位时行走呈跛行,双侧脱位时呈“鸭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髋关节发育异常导致,不同月龄的患儿表现有所不同,新生儿期可能仅通过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不稳定,随着月龄增加,畸形逐渐明显。
2.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有明确的外伤史,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除了上述一般的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表现外,受伤局部可能有明显的肿胀,这是由于外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和出血引起。如果是严重的创伤性髋关节脱位,还可能合并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如后脱位时可能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减退、足下垂等;前脱位时可能合并股神经等损伤,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和脱位的具体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受伤机制和身体耐受程度不同,表现也会有差异,例如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其骨骼的特点,可能在恢复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3.病理性髋关节脱位
继发于某些疾病,如髋关节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除了原发病的一些表现外,会出现髋关节脱位的相应症状。例如髋关节结核患者,除了有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畸形等表现外,还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理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髋关节脱位的特征,不同原发病导致的病理性髋关节脱位,其具体表现会因原发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儿童中,病理性髋关节脱位可能与一些先天性骨骼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相关,需要结合原发病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