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臂丛神经痛
臂丛神经痛是由臂丛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病因包括创伤、压迫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特点和上肢功能障碍,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影像学、电生理),需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鉴别。
一、定义
臂丛神经痛是一种由臂丛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综合征。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神经根组成,这些神经根相互交织、组合形成臂丛神经干、束、支,分布于肩部、上肢等区域,当这些部位的臂丛神经受到损伤、压迫等影响时,就会引发疼痛。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创伤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段创伤导致臂丛神经痛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牵拉等意外导致臂丛神经损伤,如产伤中就可能出现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进而引发疼痛,这与新生儿出生时的产程、胎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则多因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导致臂丛神经受损,如车祸中上肢受到过度牵拉或撞击,容易损伤臂丛神经引发疼痛。
生活方式: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频繁需要上肢剧烈运动或承受较大外力的职业,发生臂丛神经创伤的风险较高,从而增加了患臂丛神经痛的可能性。
病史:有肩部、颈部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对臂丛神经造成误伤,术后有引发臂丛神经痛的风险。
2.压迫因素
年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等情况较为常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容易压迫臂丛神经,引发臂丛神经痛,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颈椎结构退变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睡眠姿势等生活方式,会增加颈椎部位的压力,促使颈椎退变加速,进而压迫臂丛神经,引发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颈椎间隙变窄等,增加臂丛神经受压的几率。
病史:有颈椎病史,如既往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患者,再次复发时更容易压迫臂丛神经,引发臂丛神经痛。
3.其他因素
年龄:某些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臂丛神经痛在不同年龄有所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等感染累及臂丛神经引发疼痛;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导致臂丛神经受累。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等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的健康状况,间接增加臂丛神经痛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影响肩部、颈部的力学结构,进而对臂丛神经产生不利影响;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神经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乏,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臂丛神经相关组织,引发臂丛神经痛。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
疼痛可呈放射性,从颈部、肩部向上肢放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酸痛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从肩部开始有放射性的刺痛向手部蔓延。不同病因导致的臂丛神经痛疼痛特点可能略有差异,创伤导致的臂丛神经痛可能在受伤当时或之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而压迫因素导致的臂丛神经痛可能起病相对较隐匿,疼痛逐渐加重。
2.上肢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无力,难以完成正常的肢体动作,如持物不稳、无法抬举上肢等。肌肉力量减弱可能导致上肢的精细动作和大动作功能受限。同时,可能伴有感觉异常,如上肢麻木、感觉减退等,感觉异常的部位与臂丛神经分布区域相关,比如颈5-8和胸1神经根分布区域出现感觉异常。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上肢的肌力、肌张力,通过特定的动作测试来评估臂丛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功能状态。例如,测试肩部的外展、上举,肘部的屈伸等动作的肌力情况。同时检查感觉,通过轻触皮肤等方式评估臂丛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减退、过敏等情况。
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颈椎的骨骼结构,如是否有骨质增生、颈椎间隙变窄等情况,有助于发现颈椎退变等可能压迫臂丛神经的因素。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示臂丛神经本身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神经受压、神经水肿、周围组织病变等,是诊断臂丛神经痛很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例如,MRI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臂丛神经等情况。
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等,通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的电活动等,评估臂丛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臂丛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
五、鉴别诊断
1.颈椎病:颈椎病也可引起上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但其疼痛的神经根分布与臂丛神经痛有所不同,颈椎病的疼痛多与颈椎活动相关,且通过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发现颈椎间盘、椎体等结构的典型病变,与臂丛神经痛在病因、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有差异。
2.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也会导致上肢的疼痛、麻木等,但其受压的结构主要是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压迫,通过特殊的体格检查方法(如Adson试验等)以及影像学等检查可以与臂丛神经痛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