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精神疾病的表现

来源:民福康

儿童精神疾病在情绪情感、行为、认知方面有多种表现,情绪情感方面有异常波动和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方面包括多动与冲动、刻板、攻击性行为;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异常,这些表现与大脑相关区域功能异常等有关,严重影响儿童日常活动和能力发展。

一、情绪情感方面的表现

1.情绪异常波动

对于儿童来说,正常情况下情绪会有适度的变化,但患有精神疾病时可能出现过度且不稳定的情绪。例如,可能会毫无缘由地长时间大哭大闹,或者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等。研究表明,一些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异常表现与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如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可能通过哭闹、烦躁不安等行为来体现情绪异常,而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体验,且这种情绪异常可能持续存在,影响其日常的学习、社交等活动。

2.情感反应不协调

比如在不合适的情境下表现出不恰当的情感。当看到令人高兴的事情时,却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情感反应;或者在应该悲伤的情境下,却出现过度兴奋、嬉笑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不协调可能与儿童的大脑发育过程中情感调节中枢的功能异常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学龄儿童则可能在情感表达与情境的匹配度上出现明显偏差,影响其与同伴和家人的正常互动。

二、行为方面的表现

1.多动与冲动行为

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孩会出现明显的多动症状,难以安静地坐着,在课堂上不能保持良好的坐姿,频繁地扭动身体、离座等。同时伴有冲动行为,例如在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突然抢夺他人的物品、打断他人的谈话等。有研究发现,这种多动和冲动行为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异常有关,多巴胺系统的功能紊乱会影响大脑对行为的调控。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过度的肢体活动,如不停地奔跑、攀爬等;学龄期则更多体现在课堂上的不专注和行为冲动,影响其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

2.刻板行为

一些小孩会出现刻板行为,如反复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是无目的且难以被阻止的。刻板行为的产生可能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以及心理上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有关,但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可能涉及到大脑特定区域的异常活动。在不同年龄段,刻板行为的表现形式可能略有差异,幼儿期的刻板行为可能更偏向于简单的身体动作重复,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固定模式的行为重复,这种刻板行为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3.攻击性行为

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孩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包括对他人的身体攻击,如打人、咬人等,或者对物品的破坏性行为,如摔东西等。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儿童内心的愤怒、挫折感无法通过正常方式表达有关,也可能与大脑中的杏仁核等情绪调节区域的功能异常有关。不同年龄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强度和方式不同,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更多是出于本能的情绪宣泄,而学龄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等多种因素相关,这种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干预,会进一步恶化儿童的社交关系和心理状态。

三、认知方面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孩在患有精神疾病时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例如在听课过程中容易走神,不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与大脑的前额叶等与注意力调控相关的区域功能障碍有关。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幼儿期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被外界干扰而中断活动,学龄期则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难以保持专注,这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知识的获取,进而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2.记忆力减退

部分患病小孩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表现为对所学的知识难以记住,或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容易遗忘。记忆力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大脑海马体等记忆相关区域的功能异常。在不同年龄段,记忆力减退的表现有所不同,幼儿期可能表现为对刚接触的事物很快遗忘,学龄期则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困难,这会对儿童的学业发展造成阻碍,同时也反映出其认知功能出现了异常改变。

3.思维能力异常

思维能力方面可能出现多种异常情况,例如思维混乱,表现为说话逻辑不清晰,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思维刻板,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思考,不能灵活地根据不同情境进行思维转换。思维能力异常与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和信息处理功能异常有关。不同年龄的儿童思维能力异常的表现形式不同,幼儿期可能在语言表达和简单思维活动中体现出混乱,学龄期则在复杂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思维的刻板和混乱,这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了解疾病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精神疾病有哪些类型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等。 1.情感性精神障碍 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情绪的调节,导致情绪的过度波动,如悲伤、焦虑、躁狂等。 2.精神分裂症 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异常,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3
精神疾病前兆有哪些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疾病的前兆包括情绪变化、认知变化、行为变化、身体症状、自我感觉变化等。 1.情绪变化 患者可出现情绪变化,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易激惹、情绪低落等。 2.认知变化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困难、思维迟缓等。 3.行为变化 社交退缩、兴趣丧失、失眠或嗜睡、过度疲劳、冲动控制问题等。 4.
精神疾病有什么症状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幻觉以及活动减少等。 1.情感高涨 患者表现出异常的愉快、欢乐和兴奋,情绪反应过于强烈,与外界环境不相符。 2.情感低落 患者情绪低沉、沮丧、无助,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3.焦虑 患者感到紧张、不安、恐
母系精神病遗传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母系精神病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性。 精神疾病,包括母系精神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种遗传倾向可能源于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遗传风险就越高。 对于有母系精神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早期识别并干预可能的精神问题
精神病隔代遗传的几率有多大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病隔代遗传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具体数值因疾病类型和家族遗传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精神类疾病隔代相传的几率大概在2%-30%之间,主要取决于精神类疾病的具体原因和家族遗传模式。例如,孤独症或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几率可能较高,而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的隔代遗传现象也较为常见。 即使家族中存在精神疾病史,也不一定
嘴巴碎碎念是精神病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嘴巴碎碎念并不一定是精神病。 它可能只是一种个人习惯或性格特点,有些人天生就比较爱说话,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碎碎念的行为。此外,在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嘴巴碎碎念的现象,这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表达。 然而,如果嘴巴碎碎念伴随着其他异常的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
精神病能彻底治疗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没有表明精神病能彻底治疗。精神病是否能治愈,需要分情况判断。 轻度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治愈。但若是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通常不能治愈。 患者需要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电抽搐治疗、深部脑刺激治疗
什么是忧郁症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忧郁症指的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患者常常感到闷闷不乐,对日常活动和兴趣爱好失去兴趣,严重时可能感到绝望和
奥氮平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奥氮平可以治疗抑郁症,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有严重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的精神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奥氮平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奥氮平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因此,
后天精神病会遗传吗,孩子会有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后天精神病通常不会直接遗传给孩子,但孩子患病风险可能受家族遗传史影响。 后天精神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如压力、创伤等有关,这些因素不具有遗传性。然而,如果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的遗传史,孩子患后天性精神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某些遗传基因可能使个体对于环境压力更敏感,从而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但请注意,即使
精神疾病患者哪些情况下可以中医治疗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精神疾病患者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中医治疗:第一,当精神疾病比较轻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中医的中药治疗,还有针灸治疗。第二,如果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此时中医有望闻问切,整体调节的优势,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第三,患者如果处于急性期时,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特别是当患者伴有焦虑症、抑郁症时,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的效果特别好。
为什么春季要加强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党亚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 三甲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人体也随着季节的改变出现内在的调整,比如冬天活动较少、吃得多,是收藏的季节,冬天收藏好之后,春天开始发。春天发的时候,人体的内分泌也会开始相应的调整,而人体内分泌与人的情绪相关,如果内分泌过旺,人则容易躁。又因为春天人体清醒,周围血管出现扩张,血液到四肢比较多,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如果患有抑郁症等疾病,大脑血供减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对胎儿影响大吗
毛邱娴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很大影响,应根据具体药物进行判断。如果是镇静抗焦虑的药物,如五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这类药物不会对胎儿产生产生影响。如果是治精神分裂的药物,则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为这些药物的药效比较强。怀孕期间,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合理的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胎儿造成影响。
小孩精神疾病的表现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儿童如果患有精神疾病,往往有以下的临床症状:第一、情感障碍,多表现为性情淡漠、孤僻、与亲人或身边的朋友疏远,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第二、语言和思维的障碍,如语言方面表现为刻板反复、语言含糊不清,并且有妄想症,同时会产生幻视、幻听以及幻想,容易兴奋。第三、行为混乱或奇特的动作和姿势,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疾病能彻底治愈吗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精神类疾病,如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等,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目的。但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如重症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等,部分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另外,在精神类疾病治疗过程当中,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情绪出现变化时,需早期引起重视,经过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治疗以及自我生活管理等方法,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精神类疾病易复发,所以在治愈后需密
父系精神疾病遗传几率
袁明武 主任医师
柳州市工人医院 三甲
父系精神疾病的遗传几率。父亲得了精神疾病,子女那一代患精神疾病的几率是比没有家族史的风险要高,但是具体遗传的几率是多少没有一定的数据。有可能高到几倍,或者是十倍。具体还要看个人在社会当中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情况是否会受到不良的刺激会导致发病,如果生活环境很平和,没有外界明显的精神刺激。不一定会有发病的可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