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通过症状表现(局部疼痛、休息时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体征检查(压痛、摩擦感)、相关病史与生活方式因素(职业、运动、既往损伤、年龄、性别)及辅助检查(超声、MRI)综合判断,若怀疑患病需及时就医详细检查诊断。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局部疼痛:肌腱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病变肌腱部位的疼痛,通常在活动该肌腱所属关节时疼痛会加剧。例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患者,会在肘关节外侧(对应伸肌腱部位)出现疼痛,在拧毛巾、提重物等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这种疼痛是由于肌腱在炎症刺激下,活动时受到牵拉或摩擦导致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不同部位的肌腱炎疼痛特点略有差异,但都与肌腱的活动相关。
休息时疼痛:部分患者在休息时也可能有隐痛,尤其是病情较严重时。比如跟腱炎患者,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跟腱部位也可能有持续的轻微疼痛感觉,这是因为炎症持续存在,对周围组织产生持续的刺激。
2.肿胀
炎症会引起肌腱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导致病变部位出现肿胀。以肩袖肌腱炎为例,肩关节周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外观上可看到局部隆起,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组织增厚、肿胀。肿胀的程度与肌腱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炎症越重,肿胀往往越明显。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炎症导致的肌腱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受累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屈肌腱鞘炎患者,手指的屈伸活动会受到影响,可能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手指,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手指僵硬,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抓握、捏取等动作。不同肌腱炎影响的关节活动范围不同,但都会对相应的日常活动造成阻碍。
二、体征检查
1.压痛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病变肌腱部位有明显的压痛。例如,腕管综合征(与屈肌腱鞘相关)患者,在腕部掌侧的屈肌腱部位按压时会有明显的疼痛点。压痛是肌腱炎的一个重要体征,因为炎症使得肌腱周围组织敏感,按压时刺激到炎症部位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
2.摩擦感
部分肌腱炎患者在活动相应关节时,可感觉到肌腱与周围组织之间有摩擦感。比如髌腱炎患者,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能会感觉到髌腱与周围结构有摩擦的感觉,这是由于肌腱炎症导致其表面不光滑,活动时与周围组织摩擦产生的。
三、相关病史与生活方式因素
1.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重复性、过度使用某一肌腱的职业人群更容易患肌腱炎。例如,钢琴演奏者由于长时间反复使用手指的屈肌腱,患屈肌腱鞘炎的风险较高;建筑工人长期从事搬运、手臂反复挥动等动作,容易引发肩部、肘部等部位的肌腱炎。这是因为长期过度使用特定肌腱,会使肌腱不断受到牵拉、摩擦,导致肌腱磨损和炎症反应。
2.运动因素
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也是肌腱炎的高发人群。比如网球运动员易患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这是因为网球运动中频繁的前臂伸肌收缩和舒张,导致伸肌腱反复受到牵拉;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在长跑过程中不断承受拉伸和冲击,引起肌腱炎症。运动强度过大、运动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增加肌腱炎的发生风险。
3.既往损伤史
有肌腱既往损伤史的人再次发生肌腱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曾经有过跟腱轻微拉伤的人,在后续运动或活动中,跟腱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这是因为既往损伤会使肌腱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和抗损伤能力下降,再次受到刺激时更容易引发炎症。
4.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患肌腱炎的情况有所不同。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的退变加剧,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肌腱炎,比如常见的跟腱炎、肩袖肌腱炎等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多见。而青少年如果运动不当等,也可能出现肌腱炎,例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
5.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一些肌腱炎的发生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某些特定类型的肌腱炎可能会有一定倾向。例如,腕管综合征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略高一些,可能与女性的手部活动特点、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但总体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四、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的结构,帮助判断肌腱是否有肿胀、增厚、撕裂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肌腱炎时肌腱周围的炎性渗出、肌腱内部的回声改变等。例如,对于跟腱炎,超声能看到跟腱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有助于明确肌腱炎的诊断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肌腱、周围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肌腱炎的范围、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肌腱撕裂等情况。在诊断肌腱炎时,MRI可以发现肌腱的水肿、信号改变等炎症表现。比如对于肩袖肌腱炎,MRI能够清楚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和炎症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体征检查、相关病史与生活方式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肌腱炎。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肌腱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