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到底是什么病啊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相关及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关联,可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通过询问病史、相关检查寻找病因,预防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荨麻疹的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疾病,也被称为风疹块。它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二、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的风团是其典型表现,风团通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内可消退,且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风团可呈红色、白色或肤色等。
瘙痒: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瘙痒较为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病程分类
急性荨麻疹:病程一般在6周以内,起病较急,常由食物、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风团出现后经积极处理等,多数可在短期内恢复。
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2次,病情容易反复,其病因往往较难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1.免疫相关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多数急性荨麻疹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例如,食物中的鱼虾、药物中的青霉素等都可能作为过敏原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荨麻疹。
非免疫性机制:某些物质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而引起荨麻疹,如某些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等)。此外,自身免疫性因素也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免疫相关成分的抗体,导致机体持续处于过敏反应状态。
2.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联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因感染等因素更容易患急性荨麻疹;而老年人可能因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等原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与激素水平相关的荨麻疹发病中,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总体差异不显著。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其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失衡,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相关症状。长期暴露于某些特殊环境,如频繁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者,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加,也可能更易患荨麻疹。
四、荨麻疹的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典型的风团皮疹表现,以及风团可自行消退等特点来初步诊断荨麻疹。例如,患者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伴有瘙痒,且风团在数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再次出现新的风团,就高度怀疑荨麻疹。
2.寻找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诱因,如近期是否食用新的食物、接触新的物质、是否有感染病史等。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还需询问病程、发作规律等情况。
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对于明确病因、指导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检测患者对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食物等的过敏情况。
五、荨麻疹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1.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对食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食用相应的过敏食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注意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的护肤品,减少皮肤刺激。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荨麻疹时,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风团部位,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同时,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荨麻疹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情况。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荨麻疹时需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要关注其皮肤干燥等特点,加强皮肤护理。
孕妇:孕妇患荨麻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优先考虑局部对症处理等非药物或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