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表现多样,有无症状感染、轻症、重症之分,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无症状感染部分人无临床症状;轻症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乏力等;重症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儿童多数症状轻但少数可重症且变化快;老年人易重症、表现不典型且易合并基础疾病;孕妇临床表现类似常人但需关注对胎儿影响及治疗谨慎;有基础疾病人群原有疾病易加重且易进展为重症需积极控基础病、加强监测治疗。
一、常见临床表现
1.无症状感染: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这类人群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后处于病毒潜伏期或者自身免疫力较强等原因,病毒载量较低未引发机体明显的临床反应,常见于密切接触过确诊患者且自身免疫力较好的人群,比如一些经常运动、作息规律的年轻人。
2.轻症感染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3℃-39℃左右,一般为低热到中度发热,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反应,发热时间长短因人而异,部分年轻体健的轻症患者可能发热1-3天左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例如一项针对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研究显示,约70%的轻症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在3天内。
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喉咙疼痛、咽干等症状。咳嗽是机体试图清除呼吸道内病毒等刺激物的表现,喉咙疼痛和咽干是因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像一些经常吸烟或者本身有慢性咽炎的患者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与机体在对抗病毒过程中消耗能量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等有关,比如原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
3.重症感染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气短,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这是因为病毒侵犯肺部,导致肺部炎症加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研究表明,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约60%-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
低氧血症:可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低于93%,提示机体存在缺氧情况,这会进一步影响各个脏器的功能,如大脑缺氧可导致患者意识模糊等,心脏缺氧可能引起心率失常等,常见于肺部病变较严重的患者,像本身有肺纤维化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低氧血症出现的几率相对更高。
多脏器功能损害: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等)升高、肾功能指标(如肌酐等)异常;还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等,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功能紊乱,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本身有所衰退,在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
二、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特点
1.儿童
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多数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可能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但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而且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例如一项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发现,约80%的儿童为轻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呼吸道卡他症状,而重症儿童占比较低,但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容易出现重症,临床表现相对更不典型,可能发热症状不明显,而以乏力、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为主,同时更容易合并基础疾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使病情更加复杂。比如一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感染后,除了可能出现呼吸方面的问题外,还可能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增加治疗难度,所以对于老年感染者需要加强监测和综合治疗。
3.孕妇
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临床表现与普通人群类似,但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而且在孕期由于机体免疫力和生理状态的变化,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同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比如发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4.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原有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呼吸道症状会加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比常人更严重,且病情更容易进展为重症,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和脏器功能,使得病毒感染后更易引发多器官的不良连锁反应,所以这类人群需要在感染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感染后加强监测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