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会对儿童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影响骨骼形态致颅骨软化、方颅等,导致骨骼疼痛影响活动和情绪;影响肌肉功能使肌肉力量下降、运动发育迟缓;影响呼吸功能致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外貌改变带来心理压力、疾病不适影响情绪等
一、骨骼发育异常
(一)影响骨骼形态
佝偻病会导致患儿骨骼生长发育出现明显异常。在婴幼儿时期,常见颅骨软化,表现为颅骨变薄,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方颅,即额骨、顶骨双侧向双侧膨出,颞部向双侧突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前囟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在1-1.5岁闭合,佝偻病患儿可能延迟至2-3岁甚至更晚闭合;胸部骨骼也会受累,6个月以上患儿可能出现肋骨串珠,是由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增生膨大形成的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还可出现鸡胸或漏斗胸,影响胸廓正常形态,进而可能影响呼吸功能;下肢骨骼受体重影响,会出现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严重影响患儿的行走功能和身体外观,这在学步后的儿童中较为常见,与儿童开始站立和行走后下肢承受体重有关。
(二)导致骨骼疼痛
患儿常因骨骼病变出现疼痛症状,影响其活动和情绪。例如,由于下肢骨骼畸形或肌肉牵拉等原因,患儿会感到下肢疼痛,导致行走困难,不愿站立或行走,这会进一步影响其运动发育,延缓大运动的获得,如坐、站、走等发育里程碑的达成时间,而运动发育的延迟又可能对患儿的整体生长发育产生连锁影响,因为运动是促进身体多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肌肉功能
(一)肌肉力量下降
佝偻病会使患儿肌肉的肌张力和力量降低。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磷代谢,进而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患儿会出现坐立、行走等动作发育迟缓的情况,例如独坐、独站、独走的时间较正常儿童延迟。肌肉力量下降还可能导致患儿容易疲劳,活动耐力降低,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更容易感到劳累,这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体锻炼,不利于其身体素质的提升,而身体素质的下降又可能增加感染等其他疾病的易感性。
(二)导致运动发育迟缓
由于肌肉功能受影响,患儿的运动发育明显滞后于正常儿童。从大运动方面来看,正常婴儿3个月会抬头,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而佝偻病患儿可能在这些阶段都有所延迟。比如,正常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较好地独坐,而佝偻病患儿可能到8-10个月甚至更晚才能独坐稳;在精细运动方面,可能也会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如抓握物品的能力、手指的灵活性等方面较正常儿童落后,这会影响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进而对其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的发育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任何一方面的延迟都可能波及其他方面的发育进程。
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胸廓畸形影响呼吸
严重的佝偻病患儿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会改变胸腔的正常结构和容积。鸡胸会使胸廓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影响胸腔内肺组织的正常扩张和收缩;漏斗胸则会使胸廓向内凹陷,压迫心肺组织。这都会导致患儿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长期的呼吸功能异常会影响患儿的氧供,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正常代谢,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可能导致患儿生长速度减慢,因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和生长都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二)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由于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佝偻病患儿的呼吸道防御功能也可能下降,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胸廓畸形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使得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的呼吸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儿的康复和生长发育,同时频繁的呼吸道感染也会对患儿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导致患儿情绪不佳、食欲下降等,进一步影响其营养摄入和身体恢复。
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外貌改变带来心理压力
佝偻病导致的骨骼畸形,如方颅、O型腿或X型腿等,会使患儿外貌与正常儿童不同,这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理压力。在儿童时期,外貌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患儿在同伴中受到关注或异样的眼光,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例如,患有O型腿或X型腿的患儿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会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疾病带来的不适影响情绪
患儿因佝偻病出现的骨骼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长期的身体不适可能导致患儿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影响其与家人、同伴的互动。而且疾病的治疗过程可能较为漫长,需要长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这也会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进而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能会传递给患儿,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关注佝偻病对患儿身体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危害,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心理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