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什么病,危险吗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病因有胆石症与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胰管阻塞、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等,慢性胰腺炎病因有长期酗酒、胆道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胰腺炎危险程度因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预后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凶险病死率高,慢性胰腺炎早期规范治疗可控,后期可能有严重后果且不同人群危险程度有别。
一、胰腺炎是什么病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和尿淀粉酶含量升高等。按发病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又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经过及时治疗多可在1-2周内康复;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一)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胆石症最为常见。由于在解剖上大约70%-80%的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一旦结石、蛔虫嵌顿在壶腹部,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
2.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可通过刺激胃酸分泌,使胰泌素与缩胆囊素(CCK)分泌,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剧烈呕吐时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暴饮暴食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和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引发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或蛔虫钻入胰管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当胰管内压升高时,胰小管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外溢至胰腺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腹腔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任何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如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过多等,均可通过胰管钙化,增加胰液分泌和促进胰蛋白酶原激活。妊娠、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也可偶发急性胰腺炎;另外,肥胖、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胰液内脂质沉着或来自胰外脂肪栓塞并发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1.长期酗酒:是西方国家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可通过刺激胰液分泌,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引发慢性胰腺炎。
2.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感染等,与急性胰腺炎类似,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可引起胰管梗阻、胰管内高压,进而导致胰腺实质的慢性炎症改变。
3.遗传因素:少数慢性胰腺炎有遗传因素参与,遗传性胰腺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导致胰蛋白酶原提前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有关。
4.其他因素:如高脂血症、营养不良、胰腺创伤、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也可能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二、胰腺炎危险吗
胰腺炎的危险程度因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
一般来说,轻症急性胰腺炎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危险程度相对较低。患者主要表现为胰腺的水肿,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后,炎症多可在1-2周内消退,胰腺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例如,一项针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规范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能够康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则非常危险,病死率较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凶险,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等。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在15%-30%左右,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胰腺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三)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危险程度也因病情阶段而异。在疾病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去除病因并进行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危险程度相对可控。但如果病情逐渐进展,胰腺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脂肪泻、营养不良等)和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长期的胰腺炎症刺激还有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此时危险程度较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胰腺炎的危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慢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高,且病情容易反复,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生胰腺炎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和治疗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