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临床表现因部位而异,可通过临床表现、皮肤镜等诊断,非药物干预为主进行治疗与管理,预后可缓解但易复发,需长期维持,可通过皮肤护理和良好生活方式预防
一、脂溢性皮炎的定义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与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头皮部位:头皮是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之一,典型表现为头皮出现弥漫性红斑,其上覆盖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严重时,头皮可能会出现渗出、结痂,甚至头发稀疏、脱落。儿童头皮脂溢性皮炎可能表现为头皮弥漫性红斑、油腻性鳞屑,部分患儿可能因瘙痒而搔抓,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成人头皮脂溢性皮炎则可能在上述表现基础上,出现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显得油腻。
2.面部:常见于眉弓、鼻唇沟、眼睑等部位。眉弓部位表现为淡红色斑片,上覆细小鳞屑;鼻唇沟处可见淡红色或黄色油腻性结痂;眼睑受累时可出现轻度红斑、鳞屑。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面部脂溢性皮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症状可能相对较轻,红斑鳞屑较局限。成人面部脂溢性皮炎则可能因面部皮肤较为敏感,瘙痒感相对更明显,且可能影响美观,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3.胸背部:胸背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油腻性鳞屑,可融合成片。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度瘙痒。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胸背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概率和表现程度可能因皮脂腺分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人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相对更易发生胸背部脂溢性皮炎,且症状可能相对较明显;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胸背部脂溢性皮炎相对较少见,症状也可能相对较轻。
三、脂溢性皮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根据好发部位及典型的红斑、油腻性鳞屑等临床表现,初步考虑脂溢性皮炎。例如,头皮部位出现弥漫性红斑伴油腻性鳞屑,符合脂溢性皮炎的典型头皮表现。
2.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可观察到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有毛细血管扩张、鳞屑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对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皮肤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皮肤表面及皮内的细微结构变化,辅助鉴别诊断其他面部皮肤病。
3.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情况下脂溢性皮炎无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与其他皮肤疾病鉴别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表现为表皮轻度spongiosis(海绵形成),表皮内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等。
四、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与管理(非药物干预为主)
1.头皮部位:
清洁护理:使用温和的洗发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对于儿童头皮脂溢性皮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洗发产品,每天或隔天清洗头皮,以去除油腻性鳞屑,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搔抓头皮。成人则可根据头皮油脂分泌情况选择合适的洗发频率。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甜食等;成人也应遵循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原则,以减少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复发。
2.面部部位:
皮肤清洁:用温水清洁面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洁面产品。儿童面部皮肤娇嫩,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洁面产品;成人可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温和洁面产品。
避免刺激:避免风吹日晒等外界刺激,外出时可适当使用遮阳帽、防晒霜等。儿童面部皮肤更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外出时需做好防护;成人也应注意面部皮肤的防护,减少刺激因素。
3.胸背部部位:
皮肤清洁:保持胸背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儿童胸背部皮肤易因出汗等原因导致不适,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并及时更换;成人也应注意保持胸背部皮肤清洁,穿着舒适的衣物。
生活方式:同样需要保持生活规律,饮食均衡等。儿童和成人在胸背部脂溢性皮炎的管理中,生活方式调整都是重要的方面,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五、脂溢性皮炎的预后与预防
1.预后:脂溢性皮炎一般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维持管理。儿童脂溢性皮炎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分泌功能逐渐稳定,病情可能会逐渐减轻;成人脂溢性皮炎则需要长期注意皮肤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以减少复发的频率和程度。
2.预防: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根据不同部位皮肤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洁产品和护理方式。儿童皮肤娇嫩,选择护理产品时要更加谨慎;成人也应根据自身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减少精神压力等。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减少精神压力对皮肤的影响;成人同样需要通过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来预防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