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什么症状
胃食管反流的症状、食管外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前者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餐后1小时易出现,中老年人、常食辛辣油腻或酗酒者、有食管裂孔疝病史者更明显;后者指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饱餐后多发,年轻生活不规律者和肥胖人群易出现。非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胸痛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吞咽困难儿童和老年人风险高,吞咽疼痛进食辛辣过热食物会加重。食管外症状有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咳嗽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咽喉症状在用嗓多和老年人中明显,哮喘夜间发作或加重,过敏体质和肥胖患者易诱发。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症状不典型,要关注进食睡眠,避免睡前过度喂食等;孕妇因激素和子宫压迫易反流,要少食多餐、避免平卧等;老年人应规律作息饮食,锻炼适度,治疗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典型症状
1.烧心:这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一般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作。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烧心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生活中,经常大量进食辛辣、油腻食物,或有酗酒习惯的人群,烧心症状发作可能更频繁。有食管裂孔疝等病史的患者,烧心症状也可能较为突出。
2.反流: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反流症状多在饱餐后出现,尤其是进食过多过快后。年轻患者可能由于生活不规律,如经常熬夜、饮食不定时等,更容易出现反流症状。而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压增加,也会促使反流症状的发生。
二、非典型症状
1.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胸痛症状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但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与心血管疾病相鉴别。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时更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也可能因神经调节紊乱,使胸痛症状更容易出现或加重。
2.吞咽困难:早期可因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呈渐进性加重。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可伴吞咽疼痛。儿童若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会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家长需格外关注。老年人由于食管黏膜萎缩、弹性降低,发生吞咽困难的风险相对较高。有食管狭窄病史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3.吞咽疼痛:由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疼痛发生的部位一般在胸骨后或剑突下,可向耳部放射。在进食辛辣、过热食物时,吞咽疼痛症状可能会加重。患有口腔、咽喉疾病的患者,吞咽疼痛可能会与原发疾病症状相互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三、食管外症状
1.咳嗽:因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儿童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可能会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长期吸烟的人群,呼吸道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因胃食管反流出现咳嗽症状。有哮喘病史的患者,胃食管反流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2.咽喉症状:可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刺激感、疼痛感等,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症状在教师、销售人员等用嗓较多的人群中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过度用嗓会使咽喉部黏膜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刺激。老年人由于咽喉部黏膜萎缩,防御功能下降,发生咽喉症状的概率也会增加。
3.哮喘:部分患者以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可能与反流物吸入气道,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和痉挛有关。哮喘症状可能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胃食管反流的基础上,更容易诱发哮喘发作。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堆积,导致膈肌上抬,胸腔容积减小,也会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胃食管反流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进食情况、睡眠质量以及有无哭闹等异常表现。若孩子出现反复呕吐、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在孩子睡前过度喂食,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减少反流发生。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巧克力、咖啡、碳酸饮料等可能诱发反流的食物。
2.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孕妇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可适当散步促进胃肠蠕动。睡觉时可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胃部的压迫。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食管蠕动和排空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严格遵医嘱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