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歪面瘫是怎么回事
嘴歪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涉及面神经病变,常见病因有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源性因素(脑血管疾病)、创伤性因素;临床表现为面部外观改变(嘴歪、眼睑闭合不全等)和功能障碍;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面神经特殊检查);治疗分急性期(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改善血液循环)和康复治疗(按摩、表情肌训练);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常见病因
感染性因素:
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面神经。例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病毒可侵犯面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面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出现面瘫症状,其中嘴歪是常见表现之一。这种情况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
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但相对较少见,如莱姆病螺旋体感染面神经,也会导致面神经炎症,影响其正常功能,出现面瘫及嘴歪症状。
自身免疫反应: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面神经,引发免疫性炎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身上,或者是在某些诱因下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面瘫,嘴歪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且病情发展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关注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神经源性因素:如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当脑血管发生病变时,会影响面神经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嘴歪面瘫的表现。这类情况在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
创伤性因素:面部受到外伤,如颅底骨折、面部严重挫伤等,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和嘴歪。例如,车祸导致面部外伤,有可能伤及面神经,从而出现相应的面部症状。这种情况在有面部外伤史的人群中需要重点关注面神经的状况。
临床表现
面部外观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嘴歪,表现为口角向健侧偏移,患侧鼻唇沟变浅。同时,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这是因为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的功能受损,导致眼睑无法正常闭合。患者还可能出现额纹变浅或消失,患侧面部肌肉松弛等表现。
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面部表情动作,如皱眉、鼓腮、吹口哨等。在进食时,食物容易残留于患侧齿颊之间,这是由于面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的。此外,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患眼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灰尘、异物等,长期不注意可能引发眼部感染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面部肌肉的运动情况,观察面部各表情肌的活动是否对称,包括皱眉、闭眼、鼓腮、示齿等动作。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面神经的功能状态,是否存在面瘫以及嘴歪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检查:对于怀疑有神经源性因素引起的嘴歪面瘫,如脑血管疾病,头部CT或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是否有梗死、出血等病变,帮助明确病因。例如,脑梗死在CT上早期可能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更为敏感。
面神经相关的特殊检查:如面神经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这些检查可以更精确地评估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和传导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早期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严格的医学指征。同时,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面神经的炎症水肿,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促进面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会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面部肌肉的按摩,通过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肌肉的运动功能。还有面部表情肌的训练,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的训练,逐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和方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嘴歪面瘫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和强度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要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面瘫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嘴歪面瘫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康复治疗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嘴歪面瘫时,用药需要非常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康复治疗方法,如面部按摩等,但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关注妊娠期女性的情绪变化,因为面瘫可能会影响其外貌,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增大,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