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与巧克力囊肿
卵巢囊肿广义上属卵巢肿瘤,各年龄段可发病,20-50岁多见,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发病机制与生理功能、遗传、内分泌、环境等有关,临床表现因大小和类型而异,诊断靠超声等,治疗依情况而定;巧克力囊肿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病与内膜异位种植、免疫、内分泌等有关,有痛经等表现,诊断靠超声等,治疗综合多因素;不同特殊人群情况不同,育龄期、绝经后、儿童及青少年有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本质
1.卵巢囊肿:是广义上卵巢肿瘤的一种,各年龄段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它是卵巢内形成的囊状结构,内含液体或固态物质,有多种类型,包括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多与月经周期有关,通常可自行消失)和病理性囊肿(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病理性囊肿往往需要医疗干预。
2.巧克力囊肿: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俗称,本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子宫内膜组织本该在子宫腔内生长,却异位到卵巢上,这些异位的内膜会像正常子宫内膜一样,随月经周期出血,但是无法排出体外,日积月累形成囊肿,由于囊内的陈旧性血液如同巧克力样的颜色,所以称为巧克力囊肿。
二、发病机制
1.卵巢囊肿:生理性囊肿主要是由于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变化引起,比如卵泡发育过程中形成卵泡囊肿,排卵后黄体形成过程中形成黄体囊肿等。病理性囊肿的形成则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卵巢囊肿的发生风险;内分泌因素也有影响,如雄激素水平过高等可导致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囊肿;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参与病理性卵巢囊肿的形成。
2.巧克力囊肿: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学说,经血逆流,内膜细胞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并生长,逐渐形成囊肿。免疫因素也参与其中,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可能存在缺陷,使得异位内膜能够存活并生长。内分泌因素方面,异位的内膜组织同样受雌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
三、临床表现
1.卵巢囊肿:较小的卵巢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当囊肿增大时,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感、下腹部隐痛等不适;如果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类型的卵巢囊肿可能有一些特定表现,比如浆液性囊腺瘤一般为单侧、圆形、表面光滑的囊肿;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体积较大的囊肿等。
2.巧克力囊肿:主要症状是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即疼痛逐年加剧;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会有不孕的情况,因为囊肿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输卵管的通畅性等;有些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的隐痛,在经期时疼痛可能加重。
四、诊断方法
1.卵巢囊肿: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有一定辅助作用,如CA125等,不过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是卵巢囊肿,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巧克力囊肿: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典型的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多不清楚,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不如卵巢恶性肿瘤明显;磁共振成像(MRI)对巧克力囊肿的诊断也有较高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五、治疗原则
1.卵巢囊肿:对于生理性囊肿,一般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其变化,部分可自行消失。对于病理性囊肿,若囊肿较小但有持续存在或增大趋势,或者考虑有肿瘤可能,多建议手术治疗;若囊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等,也需手术干预。手术方式有卵巢囊肿剥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等,具体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决定。
2.巧克力囊肿: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先尝试药物治疗,如使用孕激素、GnRH-a等药物,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对于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等,术后为了降低复发风险,可能会辅助药物治疗。
六、特殊人群情况
1.育龄期女性:无论是卵巢囊肿还是巧克力囊肿,若有生育计划,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如卵巢囊肿剥除术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排卵和受孕;巧克力囊肿本身就可能导致不孕,治疗过程中要权衡手术与药物治疗对生育的利弊。
2.绝经后女性:卵巢囊肿的性质需要更加警惕,因为绝经后卵巢囊肿恶变的风险相对增加。对于绝经后发现的卵巢囊肿,多建议积极手术治疗,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而巧克力囊肿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会逐渐萎缩,症状可能会缓解,但仍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变化情况。
3.儿童及青少年:卵巢囊肿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重视。生理性囊肿相对少见,病理性囊肿需要考虑先天性因素等。诊断时要谨慎使用有辐射的检查,优先选择超声等无创检查。治疗上要综合考虑对未来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等的影响,尽量采取对机体损伤较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