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定义是什么临床上有什么表现

来源:民福康

脑性瘫痪是婴儿早期由各种原因致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异常引发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多种并发症,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风险因素,临床上有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伴随症状(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对患儿需特殊护理康复,针对伴随症状多学科综合管理。

一、脑性瘫痪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指婴儿早期(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种并发症[医学研究依据]。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脑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可影响大脑正常的神经发育过程,导致运动功能等方面出现持续的障碍。

(一)年龄因素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脑性瘫痪的发生可能有不同的潜在风险因素。在胎儿期,孕妇的健康状况、孕期感染等情况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新生儿期,早产、窒息、黄疸等情况是引发脑性瘫痪的常见原因。例如,早产儿由于其脑发育尚未成熟,发生脑性瘫痪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早产儿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因素影响有关。

二、脑性瘫痪临床上的表现

(一)运动障碍

1.肌张力异常

痉挛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例如,患儿的下肢可能呈交叉内收状,髋关节屈曲、内旋,膝关节屈曲,行走时呈剪刀步态等。这是由于大脑损伤导致锥体系受损,使得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肌张力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锥体系受损后,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肌肉紧张度增加。

迟缓型:肌张力低下,肌肉松软,自主运动减少。患儿可能表现为抬头、坐立、翻身等运动发育落后,四肢活动无力,犹如软塌塌的状态。这是因为大脑损伤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正常功能平衡,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肌张力降低。

手足徐动型: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面部肌肉受累时可出现挤眉弄眼、咀嚼和吞咽困难等。这是由于锥体外系受损,基底核病变导致的异常不自主运动。病变影响了基底核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使得肌肉的运动失去了正常的协调控制。

2.运动发育落后

大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3个月左右会抬头,4-7个月会翻身,7-10个月会坐,1岁左右会站、独走等,而脑性瘫痪患儿往往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例如,6个月大的脑性瘫痪患儿仍不能稳定抬头,10个月大时不能独坐等。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导致运动发育的进程延迟。

精细运动发育落后:患儿在手指的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方面落后于正常儿童。比如,正常婴儿9-10个月时能有意识地捏取小物体,而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到1岁半甚至更晚才能完成类似动作,这与大脑对精细运动的神经调控功能受损有关。

(二)姿势异常

常见的姿势异常有头后仰、下肢交叉、角弓反张等。例如,患儿仰卧位时头常后仰,下肢伸直、内收交叉;俯卧位时不能抬头或抬头困难,呈现特殊的姿势状态。这是由于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肌肉张力异常和神经对姿势的调节功能紊乱,使得身体在休息或运动时呈现出非正常的姿势模式。

(三)伴随症状

1.智力低下

约2/3的脑性瘫痪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认知、理解、语言等方面的发育落后。例如,患儿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差等。这是因为大脑的损伤不仅影响了运动功能,还涉及到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导致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2.癫痫

约1/3-1/2的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癫痫的发生与脑损伤导致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脑性瘫痪患儿的脑组织结构存在异常,容易引发神经元的异常同步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3.感知觉障碍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异常。例如,部分患儿存在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等;有的患儿听力减退;还有的患儿对触觉刺激的反应异常。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感觉传导通路和感觉中枢的功能,使得患儿对外部感觉刺激的感知和处理出现障碍。

4.语言障碍

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失语等。例如,患儿可能到2-3岁还不能说出简单的语句,或者发音含糊不清。这是由于大脑损伤影响了语言中枢及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导致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出现障碍。

5.精神行为异常

部分患儿存在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孤僻、多动等精神行为问题。这与脑损伤后大脑的神经生化改变以及心理适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大脑的异常状态影响了患儿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功能。

三、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在护理和康复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例如,在康复训练中,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对于婴幼儿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展,因为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防止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尽可能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对于存在智力低下、癫痫等伴随症状的患儿,更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如智力低下患儿需要进行特殊教育干预,癫痫患儿要规范抗癫痫治疗等,但要注意药物选择和使用需谨慎考虑患儿的年龄等因素,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改善症状。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性瘫痪的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的治疗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脑性瘫痪的患儿可以根据病情的情况进行康复方案的制定,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可以使身体机能达到大限度的改善。 2.药物治疗 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肌肉松弛的药物,如巴氯芬以及地西泮。 3.其他治疗 患儿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可以使患儿学
小儿脑性瘫痪有什么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也就是脑瘫,小儿脑瘫可能有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运动减少 与正常小儿相比,脑瘫小儿无论精细运动还是粗大运动发育都比较慢,3个月仍然不能抬头,12个月仍然不能自主站立。 2、肌张力异常 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大多为肌张力明显升高,肢体比较僵硬、肌肉震颤等。 3、姿势
怎么治疗脑性瘫痪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病期间应加强护理,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和个人卫生,可以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比如翻身、坐立、行走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2、药物治疗 脑瘫合并癫痫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西泮、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进行治疗,起到控制
脑性瘫痪该如何预防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预防脑瘫的方法有戒除不良嗜好、接种疫苗、加强护理等。 1.戒除不良嗜好 女性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应该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以免损伤胚胎质量,使其出现大脑发育不良的情况。 2.接种疫苗 女性怀孕前还可以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流感、风疹病毒感染等,防止胎儿出生后出现脑瘫的情况。
脑瘫被简称为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瘫本身就是一种简称,其全名为脑性瘫痪。 脑瘫全名为脑性瘫痪,所以其本身就为简称。脑瘫是一种涉及运动和姿势控制的神经发育障碍,可以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幼儿时期发生,通常是由于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的,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以伴有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对于大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是脑瘫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不一定是脑瘫。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出生时生物体正常发育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反应,包括吸吮、瞳孔对光反应、伸手抓握等反射。这些原始反射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或消失,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得更加有意识和自主。但某些原始反射的异常或消失可能与脑部损伤或发育异常有关,如伸手抓握反射的异常可能与
轻度脑梗的早期症状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轻度脑梗一般指轻度脑梗死,缺乏特定的早期症状,如感觉麻木、头晕、瘫痪等。 脑梗死属于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没有特定的早期轻度脑梗死的症状,部分病例在脑梗死发作之前,可能会出现阵发性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如身体各处出现感觉麻木、头晕不适,瘫痪,甚至晕厥等。随着疾病发展,还会出现失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有脑瘫、癫痫、视听障碍等。 1、脑瘫 由于严重的颅内出血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大脑细胞,可能导致病儿发生脑性瘫痪,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病儿的智力。 2、癫痫 如果出血没有及时清除,时间久了血块会发生机化,形成一个异常的放电病灶,导致癫痫。 3、视听障碍 颅内出血可能直接损伤
脑性瘫痪引起哪些障碍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是指脑瘫,脑瘫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1、运动功能障碍 当患有脑瘫时,容易使椎体系统受损,皮质运动区损伤,从而引起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流涎、关节脱位等。 2、智力障碍 如果患有脑瘫,由于脑组织出现损伤,容易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从而出现理解能力极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表现。 3
未满月新生儿脑瘫临床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瘫指的是脑性瘫痪,未满月新生儿有脑性瘫痪可能会出现频繁吐沫、喂养困难、活动减少等临床症状。 1、频繁吐沫 未满月新生儿的吞咽不协调,无法正常将唾沫咽下去,所以口腔中有较多的唾沫,被舌头搅动之后产生泡沫,会有频繁吐沫的临床症状。 2、喂养困难 未满月新生儿的吸吮能力比较弱,不能及时将奶汁吸出来,所以
脑性瘫痪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李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瘫对孩子危害和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和姿势的异常,比如到走的年龄,不能正常行走或者有些孩子虽然能行走了,但是会出现姿势异常等。此外,脑瘫也有可能是痉挛性脑瘫,孩子走路时会出现剪刀一样步态或是有些偏瘫型的脑瘫,患儿一侧肢体肌张力高,一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可能会出现跛行。
脑性瘫痪的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脑性瘫痪的病人有肌张力高的,有肌张力低的,另外有一些偏瘫的,或者是这个有合并症的等等这些,合并有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这种病人,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病人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方说一个病人他的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这个病人我们可能要选择包括蜡疗、中药熏蒸、水疗等等这些,当然也包括按摩,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他肌张力特别高的情况下
脑性瘫痪后遗症有哪些
秦广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三甲
脑瘫后遗症常见的有智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吞咽障碍和行为异常等。如果长时间出现运动和姿势异常,则还会发生继发性的肌肉萎缩以及骨关节变形或脱位等情况。脑瘫后遗症的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所以脑瘫早期就应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面肌瘫痪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的面肌瘫痪,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很少需要做手术治疗,除非是因为长期以后,因为恢复不良而引起了口角痉挛,可以去做神经减压术呃,但是在做神经减压手术之前,其实可以先去肌注肉毒素,如果一定要去做手术治疗,则要做一下术前评估,比如肌电图啊,或者查一下是否有内科系统疾病等。而做完手术之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神经营养的药物,辅
面肌瘫痪早期症状?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分为中枢性面肌瘫痪和周围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肌瘫痪就是面神经炎,在早期一般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受风寒的病史,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等,表现为一侧眼力上下均受到影响。中枢性面肌瘫痪一般只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面肌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有周围性的面肌瘫痪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通常周围性的面肌瘫痪需要与面肌痉挛相鉴别诊断,同时还要与重症肌无力做鉴别诊断。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要明确是脑梗死、脑出血还是肿瘤占位等导致的。也有部分面肌瘫痪会伴有头痛、眼睛发红等表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