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与皮肤黄在观察部位及范围、病因、伴随症状上有差异,不同人群(新生儿、成年人、老年人)黄疸与皮肤黄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其特点,病理性黄疸需密切监测,皮肤黄要区分;成年人出现黄疸或皮肤黄要及时就医查因并治疗;老年人黄疸病因复杂、表现不典型,检查需全面,护理要密切观察。
一、黄疸与皮肤黄的区别要点
(一)观察部位及范围差异
1.皮肤黄的一般表现:皮肤黄可能是局部皮肤因接触某些物质(如黄色染料等)或局部血液循环、色素沉积等导致的局部颜色改变,范围相对较局限,比如仅某一肢体局部皮肤发黄,且边界相对清楚。例如因局部外伤后局部组织反应可能出现的局部皮肤色泽变化,其范围主要集中在受伤部位周围有限区域。
2.黄疸的表现: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全身性的黄染,以巩膜、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较为明显,且黄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均匀地从内向外呈现黄色,比如新生儿黄疸时,全身皮肤包括手掌、足底等部位都可能出现黄染情况,范围涵盖全身多个部位。
(二)病因不同
1.皮肤黄的常见病因:
局部因素:可能是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比如长期摩擦部位可能出现的色素变化;或者接触了黄色的外源性物质,如从事与黄色染料相关工作的人员,皮肤接触染料后导致局部皮肤发黄。
某些全身性疾病早期局部体现:但相对局限,例如一些内分泌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肤色泽改变,但整体黄疸相关的胆红素代谢异常不明显。
2.黄疸的常见病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导致黄疸;还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引发黄疸。
肝细胞功能低下或肝细胞数量减少:各种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侵犯肝细胞,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通过代谢产物等损伤肝细胞,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
胆红素排泄障碍: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等,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
(三)伴随症状差异
1.皮肤黄的伴随症状:局部皮肤黄如果是接触外源性物质导致,可能仅伴有局部皮肤的瘙痒、皮疹等与接触物质相关的表现;如果是局部色素沉着相关,可能没有明显全身其他系统伴随症状,除非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体现,但此时多会逐渐出现全身相关表现。
2.黄疸的伴随症状:黄疸患者常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如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受损相关表现,还可能出现肝区疼痛等;梗阻性黄疸患者除了黄疸进行性加深外,可能伴有腹痛、寒战、高热等胆道梗阻相关表现,如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的Charcot三联征;溶血性黄疸患者除黄疸外,可能伴有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等表现,急性溶血时还可能出现腰背酸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二、不同人群黄疸与皮肤黄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
1.黄疸特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稍长,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相应日龄及胎龄的正常范围。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进展快、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等。皮肤黄在新生儿主要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生理过程,一般情况良好。
2.注意事项:对于新生儿黄疸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等方法。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如是否为溶血病等。而新生儿皮肤黄如果是局部的,要观察是否有逐渐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诊。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功能相对未完善,黄疸相关问题需更加谨慎监测,因为早产儿胆红素代谢能力更弱,更易出现黄疸相关并发症。
(二)成年人
1.黄疸特点:成年人出现黄疸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肝炎病史、药物服用史、胆道疾病史等。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表现有所不同,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患者可能有乏力、尿黄等表现逐渐加重;胆道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黄疸呈进行性加深等。皮肤黄如果是局部的,要注意与黄疸的全身性黄染相区分,比如局部皮肤黄是否是近期接触特殊物质等。
2.注意事项:成年人出现黄疸或皮肤黄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黄疸相关疾病,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病毒性肝炎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等治疗;胆道梗阻需明确梗阻原因后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皮肤黄的局部情况,要告知医生接触史等相关信息,协助医生判断病因。
(三)老年人
1.黄疸特点:老年人出现黄疸时,病因可能更为复杂,如肿瘤性疾病导致胆道梗阻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老年人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黄疸表现可能不典型,与年轻人相比,全身状况差的老年人黄疸相关伴随症状可能不明显,如乏力等表现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皮肤黄的局部情况需注意与老年人皮肤自然老化导致的色泽变化相区分,同时要警惕黄疸的可能。
2.注意事项:老年人出现黄疸或皮肤黄相关情况时,就医检查要全面且细致,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对于可能的黄疸病因,如肿瘤等,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在护理老年人时,要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的变化以及全身状况的改变,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