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一种新毒株,属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通过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传播,感染后有不同临床表现,检测有核酸和抗原检测方法,防控需个人防护、环境消毒、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新冠病毒的基本定义
新冠病毒即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它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约60-140nm。
二、新冠病毒的基因组特征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29.9kb,基因组结构包含5'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ORF1a和ORF1b)、结构蛋白基因(编码刺突蛋白(S蛋白)、包膜蛋白(E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等)以及3'非翻译区等部分。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并开始感染过程。
三、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
1.飞沫传播: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近距离接触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在密闭空间内,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增加传播风险。
2.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与患者直接的身体接触而感染病毒;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比如,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后未洗手就触摸面部,就可能被感染。
3.气溶胶传播: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医疗机构中通风不良的病房等,含有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其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但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的气溶胶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在特定高风险场景下需注意防范。
四、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多数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2.不同严重程度表现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有低热等,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钟;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吸氧浓度(FiO)≤300mmHg(1mmHg=0.133kPa);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等情况。
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等情况。
五、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
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病毒的核酸。通过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等标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特定核酸序列,是目前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
2.抗原检测: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抗原。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捷,可用于初步筛查,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核酸检测可能稍低,一般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
六、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
1.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等情况下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及以上防护口罩等,可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如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揉搓、手握关节揉搓等,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可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
2.环境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定期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3.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有效措施。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疫苗,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积极接种,以提高群体免疫力。例如,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人群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4.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七、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应更加注重防护,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严格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中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等情况,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2.儿童: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部分儿童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家长应注意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在公共场所要做好防护,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体温监测和病情观察,必要时就医,但要避免盲目使用成人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3.孕妇: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特别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应做好防护措施,如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妊娠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并进行合适的处理。
4.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同时新冠病毒感染也可能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这类人群应严格做好防护,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应密切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