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阴道炎
慢性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由阴道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常见病因有病原体持续感染、局部抵抗力下降、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表现有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阴道灼热感;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原体治疗、提高局部抵抗力、改善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老年、儿童女性患慢性阴道炎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阴道炎的定义
慢性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是阴道炎反复发作未得到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正常阴道环境对保持阴道健康至关重要,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引发炎症,若炎症迁延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阴道炎。
二、常见病因
1.病原体持续感染
例如念珠菌性阴道炎,若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彻底,念珠菌可在阴道内持续存在,导致炎症反复,进而转为慢性。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形式,这与念珠菌在阴道内的长期定植有关。
对于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若初始治疗不规范,病情易反复,逐渐演变为慢性细菌性阴道炎。
2.局部抵抗力下降
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慢性萎缩性阴道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使阴道上皮糖原减少,阴道pH值升高,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从而为其他病原体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阴道局部抵抗力也会降低,容易反复发生阴道炎并转为慢性。
3.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会使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有研究发现,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慢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穿着棉质宽松内裤的女性。
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导致阴道分泌物积聚,为病原体提供滋生环境,增加慢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异常
慢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量可增多或减少,性状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慢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多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慢性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多有鱼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
分泌物的异常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在不同的生理周期或身体状态下可能会有变化。
2.阴道瘙痒
阴道瘙痒是慢性阴道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瘙痒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瘙痒较为顽固,即使经过治疗也难以迅速缓解。瘙痒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尤其是在夜间,瘙痒感可能会加重。不同类型的慢性阴道炎瘙痒程度和特点可能略有不同,如念珠菌性阴道炎引起的瘙痒往往较为剧烈,而细菌性阴道炎引起的瘙痒相对较轻。
3.阴道灼热感
患者可能会感到阴道有灼热感,尤其是在排尿时,尿液刺激阴道会使灼热感更加明显。这种灼热感也是慢性阴道炎的常见不适症状之一,与阴道黏膜的炎症状态有关。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医生会进行外阴、阴道的常规检查,观察阴道黏膜的色泽、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等情况,同时查看阴道分泌物的外观、量、颜色等。例如,慢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可能会有萎缩、菲薄,伴有充血点等表现。
2.阴道分泌物检查
显微镜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以观察到病原体的形态、数量等。如念珠菌性阴道炎可发现假菌丝或芽孢;细菌性阴道炎可观察到线索细胞等特征性表现。
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慢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通常大于4.5。
病原体培养:对于一些不典型或需要明确病原体种类的情况,可进行病原体培养,以准确鉴定病原体,如培养出念珠菌或加德纳菌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原体治疗
若为念珠菌性慢性阴道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等,但需遵循规范的治疗疗程,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复发。
对于细菌性慢性阴道炎,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进行治疗。
2.提高局部抵抗力
对于绝经后女性的慢性萎缩性阴道炎,可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以增加阴道抵抗力。但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如有无雌激素应用禁忌证等。例如,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雌激素制剂。
3.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宽松内裤,避免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滥用抗生素等,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环境,促进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阴道炎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例如,念珠菌性阴道炎在妊娠期可能会加重,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局部使用克霉唑等。医生需要综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的安全性,权衡利弊后进行治疗。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慢性萎缩性阴道炎较为常见,由于其局部抵抗力低下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除了针对阴道炎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要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要注意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生长。同时,使用雌激素制剂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乳腺、子宫内膜等情况,因为雌激素可能会对这些器官产生一定影响。
3.儿童
儿童慢性阴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重视。儿童慢性阴道炎多与卫生习惯不良等有关,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外阴清洁等,同时要教育患儿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如果需要用药,应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的药物,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儿童的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