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病
佝偻病是儿童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病因包括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速度快、疾病与药物影响;临床表现分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等;预防需从孕妇乳母、婴儿期、儿童期着手;治疗有一般治疗、维生素D治疗、钙剂补充、矫正骨骼畸形等方法;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因
1.日照不足: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婴幼儿若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比如北方冬季出生的婴儿,若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如乳类、禽肉等含量不高,若婴儿纯母乳喂养且日照不足,又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易导致缺乏。
3.生长速度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生长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多,若不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比如一岁以内的婴儿生长速度快,若营养跟不上易患病。
4.疾病与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等;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如苯巴比妥等。
二、临床表现
1.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骨骼改变不明显,血生化改变为血清25-(OH)D下降,PTH升高,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因年龄不同而异,3-6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即用手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感觉;7-8个月婴儿可有方颅,即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形成方颅;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手腕、足踝部可形成手镯或脚镯样改变;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站立行走后,可出现下肢畸形,如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等。血生化检查可见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X线检查可见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等。
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生化改变逐渐恢复正常,X线检查可见骨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已消失。
三、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喂养情况、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等进行诊断。血清25-(OH)D水平为诊断维生素D缺乏的可靠指标,在早期即明显降低。
四、预防
1.孕妇及乳母: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乳母也应保证充足的日照,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保证乳汁中维生素D的含量满足婴儿需求。
2.婴儿期预防: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接触阳光。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能够满足一般需求,但仍需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天,3个月后改为400IU/天,均补充至2岁。同时,应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辅食。
3.儿童期预防:儿童期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饮食中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动物肝脏等,必要时可继续补充维生素D。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多晒太阳。
2.维生素D治疗:活动期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口服维生素D,一般剂量为2000-4000IU/天,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天。对于不能口服或腹泻等影响吸收的患儿,可采用大剂量肌内注射维生素D的治疗方法,一般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15-30万IU,根据病情可重复注射,一般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3.钙剂补充: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适当补充钙剂,以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可选择元素钙合适的钙剂,如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
4.矫正骨骼畸形:对于骨骼畸形较轻的患儿,可通过加强体格锻炼来纠正,如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因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更快,更易发生佝偻病。所以早产儿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且剂量相对足月儿要大,同时需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和骨骼发育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补充方案。
2.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同样存在维生素D储备少、生长快的问题,需要遵循早产儿的补充原则,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D,并关注其骨骼发育,确保正常的生长进程。
3.母乳喂养儿: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相对稳定,但为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母亲应保证自身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同时婴儿出生后应按规定及时补充维生素D,且母亲在哺乳期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间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D的含量。
4.人工喂养儿:人工喂养儿若配方奶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易发生缺乏,所以需按照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和婴儿的摄入量,计算并保证婴儿每日维生素D的总摄入量达到预防量,同时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佝偻病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调整补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