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肠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病毒如诺如病毒,寄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等感染)、饮食因素(食用不洁食物、饮食过量或不规律)、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副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环境温度变化、居住环境卫生、个体自身免疫因素等),不同因素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需关注相关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
大肠杆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细菌之一。例如,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污染食物或水源,当人体摄入被其污染的物质后,大肠杆菌会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食物更容易被大肠杆菌污染,从而增加了急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
沙门菌也是重要的致病原。沙门菌可存在于家禽、蛋类等食物中,若食物烹饪不当,未能将沙门菌杀灭,人食用后就会感染沙门菌引发急性肠胃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沙门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2.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比如,食用了变质的肉类、被污染的蔬菜等。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在外就餐且饮食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的人,感染细菌引发急性肠胃炎的风险更高。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毒之一。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诺如病毒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对诺如病毒易感,儿童由于在这些场所活动频繁,且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更易发病。
2.感染特点:感染诺如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可能会因为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
二、寄生虫感染
1.常见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可引起肠道感染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寄生虫。阿米巴原虫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在肠道内繁殖并侵袭肠黏膜,引起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导致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2.感染人群及风险: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等因素,若接触到被阿米巴原虫污染的环境,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而且儿童感染后,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三、饮食因素
(一)食用不洁食物
1.食物污染情况:食用了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重要原因。例如,食用了放置时间过长已经变质的水果,水果表面可能沾染了各种微生物,食用后容易引发肠道感染,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不洁食物后更易出现肠胃不适,引发急性肠胃炎;而儿童的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完善,食用不洁食物后感染的几率更高,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
(二)饮食过量或不规律
1.过量饮食的影响: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胃炎。比如,暴饮暴食后,胃肠道需要消化大量食物,可能超出其正常的消化能力,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由于饮食不规律、容易暴饮暴食的情况相对较多,因此更易因饮食过量引发急性肠胃炎。
2.不规律饮食的危害: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晚餐过饱等,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使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失调,增加急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对于上班族等生活方式不规律的人群,由于饮食常常没有定时定量,更容易受到饮食不规律的影响而患上急性肠胃炎。
四、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能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炎症,进而引发急性肠胃炎。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从而诱发急性肠胃炎。
2.用药人群的注意事项: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肠道药物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胃肠道的反应,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同时可以采取一些保护胃肠道黏膜的措施,如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但具体的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等。
五、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温度变化的影响: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急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患上急性肠胃炎。
2.居住环境卫生:居住环境不卫生,存在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会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进而引发急性肠胃炎。比如,居住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增加了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二)个体自身免疫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本身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引发急性肠胃炎,而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致病的病原体。
2.自身免疫相关肠道疾病患者:本身患有如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相关肠道疾病的患者,其肠道黏膜本身就处于易激状态,相对更容易发生肠道炎症反应,在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如感染、饮食不当等,更易诱发急性肠胃炎发作,需要长期关注肠道健康,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