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前者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引起,后者由异常性激素来源导致;病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内分泌因素、外源性激素因素;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危害有影响身高、造成心理影响、潜在影响生殖健康;预防要避免儿童接触性激素物质、合理饮食、减少环境雌激素接触,干预则根据类型分别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或针对病因治疗,需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以减少对女孩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性早熟的定义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出现、月经来潮等。
二、性早熟的分类及表现
(一)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
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提前激活引起,患儿不仅有第二性征的发育,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表现为乳房增大、乳晕色素沉着、阴毛腋毛生长、月经来潮等,同时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但骨骼成熟加速,最终可能导致成年身高较矮。其发病机制是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进而促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
(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
并非由HPGA激活引起,而是由于体内出现异常的性激素来源。例如,卵巢或肾上腺肿瘤分泌大量性激素,或者外源性摄入含有性激素的物质(如误服含雌激素的药物、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等)。患儿仅有第二性征的表现,但无性腺的发育,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如卵巢囊肿可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多,引起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但卵巢本身无排卵等正常的性腺发育表现。
三、性早熟的病因
(一)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积水、颅内肿瘤(如下丘脑错构瘤等),可能影响下丘脑对GnRH的正常调控,导致HPGA提前激活。例如下丘脑错构瘤可自主分泌GnRH,从而引发中枢性性早熟。
(二)内分泌因素
外周性性早熟可由卵巢或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的病变引起。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肿瘤可自主分泌雌激素,导致女孩出现性早熟表现;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可使肾上腺分泌过多雄激素,引起阴毛腋毛早现等男性化的性早熟表现。
(三)外源性激素因素
儿童误服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如某些滋补品(含人参、蜂王浆等);或者长期接触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都可能导致外源性激素摄入过多,引发外周性性早熟。例如一些声称有滋补作用的儿童保健品中可能违规添加雌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使女孩过早出现第二性征。
四、性早熟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女孩的第二性征出现时间、生长速度、月经初潮时间等。了解患儿是否有头部外伤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等,以及家族中是否有性早熟的情况。例如,询问家长患儿是否在短时间内身高增长明显加快,或者是否发现患儿乳房突然增大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房Tanner分期(TannerⅠ期为未发育,Ⅱ期为乳房萌芽,Ⅲ期为乳房和乳晕增大,Ⅳ期为乳晕和乳头突出形成小丘,Ⅴ期为成熟型)、阴毛腋毛发育情况等。同时检查甲状腺、腹部等,以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腺体的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水平测定:检测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性激素水平。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LH、FSH呈脉冲性分泌,且基础值升高;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升高,但LH、FSH水平低于正常。
骨龄测定:通过X线拍摄左手腕部骨龄片,了解骨骼成熟程度。性早熟患儿的骨龄通常超前于实际年龄。
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下丘脑-垂体区域,以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腹部B超检查卵巢、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排查是否存在肿瘤等病变。
五、性早熟的危害
(一)对身高的影响
性早熟患儿由于骨骼成熟加速,在早期身高增长较同龄儿童快,但由于骨骺提前闭合,最终成年身高往往低于正常儿童。例如,一个8岁出现性早熟的女孩,早期身高可能高于同龄儿童,但10岁左右骨骺就接近闭合,最终身高会比正常发育的女孩矮。
(二)心理影响
女孩在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后,可能会因为与同龄人的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例如,在学校中可能因为乳房发育等情况而感到尴尬、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三)对生殖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由于HPGA提前激活,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殖功能。例如,月经初潮过早的女孩,可能存在排卵异常等问题,增加未来患不孕症等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
六、性早熟的预防及干预
(一)预防措施
避免儿童接触含有性激素的物质,家长要妥善保管药物、化妆品等,避免儿童误服误用。例如,将避孕药等药物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选择儿童专用的、无雌激素添加的化妆品。
合理饮食,避免儿童食用过多高热量、含激素的食物,如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可能残留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炸鸡等油炸食品(可能含有动物性激素残留)。鼓励儿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品。
减少环境雌激素的接触,如避免儿童长期处于含有过多雌激素的环境中,一些塑料制品可能释放环境雌激素,要尽量减少儿童与这类塑料制品的长期接触。
(二)干预措施
对于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通过抑制HPGA的活性,延缓骨骼成熟,改善成年身高。例如曲普瑞林等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对于外周性性早熟患儿,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卵巢或肾上腺肿瘤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引起的,需要停止接触外源性激素,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总之,性早熟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儿童内分泌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性早熟对女孩身心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