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全身性感染病,病原菌多为细菌;脓毒血症是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源包括多种微生物。两者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各有特点,败血症主要靠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抗感染及支持对症为主;脓毒血症需同时具感染证据和SIRS标准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措施。
一、定义方面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原菌主要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脓毒血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于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流,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造成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导致远处器官的功能障碍。其感染源除了细菌,还可能包括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二、临床表现方面
败血症:
年龄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可能表现为拒乳、嗜睡、体温不升或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儿童及成人败血症多有高热、寒战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感染风险,从而间接影响败血症发生几率。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败血症发生风险。例如,长期熬夜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
病史: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败血症,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预后较差。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可呈弛张热或间歇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心率加快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能出现皮疹(如瘀点等)、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脓毒血症:
年龄因素:儿童脓毒血症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且病情进展往往较快。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女性在某些生理时期如妊娠期等,感染风险及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同样会影响脓毒血症发生,如吸烟、酗酒等会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脓毒血症发生可能。
病史:有免疫缺陷病史、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发生脓毒血症风险较高,且病情复杂。
除了有感染相关的发热、寒战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呼吸急促(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尿量减少(提示可能有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提示可能有脑功能受累)等。
三、诊断方面
败血症: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诊断时需考虑不同的生理特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相对较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综合多种指标判断。
性别差异:无特殊性别相关诊断差异,但在评估感染风险时需考虑性别相关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对感染源接触的影响。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生活方式有助于判断感染途径及风险,如长期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生活可能增加细菌感染风险,从而影响败血症诊断。
病史:详细询问基础病史对于诊断败血症至关重要,如基础疾病情况、既往感染史等,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可能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主要依靠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可确诊,但血培养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在使用抗生素后可能降低阳性率。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诊断。
脓毒血症:
年龄因素:儿童脓毒血症诊断时需注重多系统评估,因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老年脓毒血症诊断需警惕多器官功能衰退相互影响导致的不典型表现。
性别差异:无特定性别诊断差异,但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脓毒血症诊断需考虑妊娠相关生理变化对诊断指标的影响,如血常规等指标可能因妊娠出现生理性改变。
生活方式:根据生活方式了解患者可能的感染接触史,对脓毒血症诊断中判断感染源有帮助。
病史:基础病史中免疫相关病史等对脓毒血症诊断及病情评估意义重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发生脓毒血症风险高,且病情复杂。
诊断需要同时具备感染证据和SIRS标准。感染证据可通过病原学检查等找到感染源,SIRS标准包括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PaCO<32mmHg、白细胞计数>12×10/L或<4×10/L或未成熟粒细胞>10%等。
四、治疗方面
败血症:
年龄因素:新生儿败血症治疗需选择对新生儿安全的抗生素,且要注意药物剂量计算需精确,根据新生儿体重等调整;儿童败血症治疗抗生素选择需考虑儿童特点及可能的病原菌。
性别差异:无性别特异性治疗差异,但在药物代谢等方面可能因性别有细微不同,不过一般不影响主要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康复建议,如建议康复期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病史: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相关治疗配合。
主要治疗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同时支持对症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等。
脓毒血症:
年龄因素:儿童脓毒血症治疗需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根据儿童器官功能特点调整治疗方案;老年脓毒血症治疗需更谨慎评估药物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性别差异:无性别特异性治疗差异,但在妊娠期脓毒血症治疗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
生活方式:治疗后康复期需根据患者生活方式给予健康指导,如建议戒烟限酒等,促进患者康复。
病史: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脓毒血症时需同时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如清除感染灶、选用敏感抗生素等)、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等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