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症状多样。意识障碍方面有嗜睡、昏迷;颅神经受损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面部感觉及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异常、面瘫);运动障碍包括肢体瘫痪(偏瘫、交叉性瘫痪)、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减低);生命体征有呼吸异常(呼吸节律、频率改变)、血压异常(波动)、体温异常(中枢性发热);还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其他症状。
一、意识障碍相关症状
1.嗜睡:患者可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但能被唤醒,唤醒后可进行简单交流,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这是因为脑干梗塞影响了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该系统对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至关重要,当它受损时,大脑皮质的觉醒程度降低。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脑功能就有所衰退,脑干梗塞更容易导致这种嗜睡表现,需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变化。
2.昏迷: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脑干梗塞导致大量神经细胞受损,影响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调节,如呼吸、心跳等的中枢调控,从而引发昏迷。对于儿童患者,脑干梗塞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昏迷的预后往往更差,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二、颅神经受损相关症状
1.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活动受限:可表现为眼球不能正常向各个方向转动。脑干中含有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及传导束,脑干梗塞会影响这些结构,导致眼球运动神经传导障碍。例如,动眼神经核受损时,可出现患侧眼球外斜视、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等表现。在女性患者中,若本身存在血管基础疾病的易患因素(如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血管有一定影响),脑干梗塞时更易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复视:患者看东西时出现重影。这是因为双侧眼球运动不协调,传入大脑的视觉信息不一致所致。当脑干梗塞影响到双侧眼球运动的神经协调机制时,就会产生复视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物功能和活动能力。
2.面部感觉及运动障碍
面部感觉异常:可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三叉神经感觉根在脑干内走行,脑干梗塞累及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时,会导致面部感觉障碍。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更容易发生脑干梗塞,进而出现面部感觉异常,需要患者及家属密切关注面部感觉的变化情况。
面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面神经核及传导束在脑干内,脑干梗塞会损伤面神经,导致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瘫痪。在老年男性患者中,若存在动脉硬化等血管问题,发生脑干梗塞伴面瘫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三、运动障碍相关症状
1.肢体瘫痪
偏瘫:可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脑干内的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传导受阻。例如,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纤维集中通过脑干,脑干梗塞累及该区域时,就会引起对侧肢体的偏瘫。对于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其血管和神经容易受损,发生脑干梗塞后更易出现较严重的肢体瘫痪情况,需要在康复过程中加强护理和监测。
交叉性瘫痪:这是脑干梗塞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即病灶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的肢体瘫痪。例如,一侧脑干梗塞时,同侧的面部肌肉瘫痪(如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的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同时对侧肢体出现瘫痪。这种交叉性瘫痪是由于脑干内的颅神经核及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同时受损所致,在诊断脑干梗塞时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2.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可出现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脑干梗塞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肌肉张力的调节机制,导致肌张力增高。在儿童脑干梗塞患者中,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肌张力增高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需要早期进行康复评估和干预。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肌力减弱。当脑干梗塞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及相关传导通路受损严重时,可出现肌张力减低。对于老年女性患者,若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脑干梗塞后更易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需要注意预防肢体挛缩等并发症。
四、生命体征相关症状
1.呼吸异常
呼吸节律改变:可出现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中枢性呼吸暂停等。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受损,导致呼吸节律的调节紊乱。例如,脑桥上部的呼吸调整中枢和延髓的吸气、呼气中枢受损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呼吸节律异常。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脑干梗塞时,呼吸异常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加强呼吸监测和支持。
呼吸频率改变:可出现呼吸增快或减慢。呼吸频率的变化也是脑干梗塞影响呼吸中枢的表现之一,呼吸增快可能与脑干梗塞导致的机体缺氧等因素有关,而呼吸减慢则可能提示病情更为危重,呼吸中枢受到严重抑制。
2.血压异常
血压波动: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脑干内的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导致血压调节功能紊乱。例如,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引起血压的明显波动。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干梗塞后血压波动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进行合理的血压管理,但要避免过度降压等不当处理。
3.体温异常
中枢性发热: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体温可达到38℃-39℃,但无感染征象。这是由于脑干梗塞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在儿童脑干梗塞患者中,中枢性发热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不当降温方法。
五、其他相关症状
1.吞咽困难:患者可出现吞咽食物、水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误吸。脑干内的吞咽中枢及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影响了吞咽反射的正常进行。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脑干梗塞后出现吞咽困难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饮食护理,防止误吸导致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2.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言语含糊。脑干内的舌下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迷走神经核等与言语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核团受损,导致发音、言语的肌肉协调功能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构音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沟通辅助手段,如使用写字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