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适用常见疝气类型及不同年龄患儿,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需进行一般、饮食、活动护理,还需注意预防出血、感染、疝复发等并发症,其通过小切口、精准操作等实现良好治疗及康复保障。
一、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优势
(一)创伤小
1.切口特点:小儿疝气微创手术通常采用微小切口,一般在1-2厘米左右,相比传统开放手术的较大切口,能显著减少对患儿身体组织的损伤。例如,传统开放手术可能会对患儿皮下组织、肌肉等造成较广泛的剥离,而微创手术的小切口大大降低了组织损伤程度,减少了术后疼痛的来源,也降低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组织修复角度看,小切口的创伤有利于患儿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对身体干扰少:由于切口小,对腹腔内其他组织器官的干扰也相对较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针对疝气部位进行处理,而不会过多地影响周围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对于小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护其身体正常的生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恢复快
1.住院时间短:一般来说,接受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通常术后1-2天即可出院,而传统开放手术患儿住院时间可能会延长至3-5天甚至更久。这是因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患儿身体恢复相对较快,能够更早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状态。例如,术后患儿的疼痛较轻,身体的应激反应较小,各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所以可以更快地达到出院标准。
2.活动恢复早:患儿术后能够更早地进行适当活动。传统开放手术由于切口较大,患儿会因疼痛而不敢大幅度活动,恢复活动的时间相对较晚。而微创手术后,患儿疼痛较轻,能够更早地在床上进行翻身、坐起等活动,随后也可以更早地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短时间的室内活动等。这有助于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有利于患儿身体的整体恢复。
二、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适用情况
(一)常见疝气类型
1.腹股沟疝: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微创手术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上述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例如,通过腹腔镜下的手术操作,可以清晰地看到疝囊的情况,准确地进行疝囊高位结扎等操作,手术效果确切。
2.脐疝:当小儿脐疝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可考虑微创手术。脐疝微创手术同样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修复脐部的疝环,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脐疝反复发作对患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患儿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只要患儿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无论年龄大小(通常新生儿及以上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均可考虑),都可以考虑微创手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微创手术的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小切口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小。例如,对于6个月-2岁左右的小儿疝气患儿,微创手术能够在最小程度损伤患儿身体的情况下,解决疝气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手术过程
(一)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术前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患儿能够耐受手术。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以预防术中出血过多等并发症。
2.肠道准备:一般会要求患儿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以减少术中呕吐引起窒息的风险。同时,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肠道清洁准备,但对于小儿疝气微创手术,肠道准备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和减少术中污染的可能。
(二)术中操作
1.建立气腹:通过脐部或其他适当部位插入腹腔镜器械,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使腹腔内形成一定的空间,便于腹腔镜观察和操作。一般气腹压力会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且不对患儿身体造成过度影响。
2.寻找疝囊:利用腹腔镜的放大视野,清晰地寻找疝囊的位置。对于腹股沟疝,能够准确地定位到疝囊所在的腹股沟区域;对于脐疝,也能精准找到脐部的疝环及疝囊情况。
3.疝囊处理:进行疝囊高位结扎等操作。通过腹腔镜器械的操作,将疝囊游离并进行高位结扎,阻断疝内容物再次突出的通道,从而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整个操作过程在腹腔镜的清晰视野下进行,操作精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四、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因为小儿身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相对敏感,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例如,如果发现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升高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干预。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小儿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患儿用手搔抓切口,防止切口感染。如果发现切口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二)饮食护理
术后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左右,如果患儿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以给予少量温开水,观察无异常后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例如,蛋白质有助于切口愈合,维生素有利于提高患儿身体的抵抗力。
(三)活动护理
术后鼓励患儿早期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术后第1天就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当的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第2天可以在家长陪同下短时间下床活动。活动量要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患儿疲劳和切口疼痛为宜。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患儿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整体恢复。
五、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一)常见并发症
1.出血:虽然微创手术出血风险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等原因引起。例如,在分离疝囊或进行结扎操作时,可能会损伤周围的小血管导致出血。
2.感染:手术切口可能发生感染,尤其是在患儿身体抵抗力较弱或切口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此外,腹腔内也有可能发生感染,但相对较少见。
3.疝复发:虽然微创手术疝复发率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可能是由于疝囊结扎不彻底、手术操作遗漏等原因导致。
(二)预防措施
1.出血预防:手术操作要精准,在分离组织和进行结扎时要仔细,避免过度损伤血管。术中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有出血倾向,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2.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前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和全身抗感染措施(如必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患儿来说,要保证其营养状况良好,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3.疝复发预防:手术操作要规范、精准,确保疝囊高位结扎彻底。术后要密切随访患儿,观察有无疝气复发的迹象,如发现患儿局部又出现可复性包块等情况,要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